基于一核双翼的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5-14 11:39:25
浏览

第二、打造了“一核两翼”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新平台。该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国际化与产业资源,细化为“八项支撑”。其中国际联合实验室主要提供前沿的研究课题、高水平的国际化指导教师和研究环境以及双向研究生交流培养机制。工程中心提供应用型研究课题、实践型校外导师队伍和接近于实际生产应用的企业化研发模式。创新联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五链融合”资源与环境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体制和平台。

第三、构建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核心保障体系。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在校内为研究生建立了“团队带头人”+“责任导师”+“业务导师”的校内导师组。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国外高水平教授为国外联合指导教师。通过工程中心和创新联盟,以企业高水平研发和管理人才为校外联合指导教师。建立“一主二辅”的校内外和国内外的导师组培养机制,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

据介绍,汪勇团队通过融合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资源,创立“一核双翼”型工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一核双翼”型工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整合国际著名学者和产业界精英师资,打造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一主二辅”高水平导师团队;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实践中外研究生双向交流培养机制,营造国际化氛围,培养“知华友华”的外方研究生人才。

辛勤耕耘:科研、育人双丰收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办于1985年,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998年获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食品学科的国际交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在暨南大学非常有特色和优势。先后成立了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了4个省级工程中心和1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

据了解,由汪勇牵头成立的平台包括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油脂加工与安全”联合实验室、广东省粮油副产物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食品副产物增值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汪勇带领的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由1名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后和十几名研究生组成。该团队于2014年,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成立了“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国际联合实验室,加方负责人为萨斯喀彻温大学Martin Reaney教授。联合实验室现有人员40余人(含研究生),主要开展亚麻籽功能食品配料关键技术开发。

为了积极践行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暨南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油脂加工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马方负责人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Tan Chin Ping(现为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和Lai Oi-Ming教授。主要开展油脂加工技术和安全,功能性脂质乳液,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高效输送系统,结构性脂质等方面的合作研究。

在前期产学研合作基础上,2015年和2016年,暨南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联合广州美晨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嘉德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批广东省高校工程中心和广东省工程中心,和企业一起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2016年,暨南大学联合广东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15家单位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标为构建食品副产物增值加工产业价值链,凝练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聚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等人才形成人才链;完善联盟的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链。协同推动广东省食品副产物增值加工产业技术链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