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ICU病房ECMO重启生命:19天 我们终于救活他了(3)
汪道文说,机器使用不难,但是机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现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压不稳定, ECMO就会不停报警。“只能使用移动的氧气瓶,手动调整到一个合适氧压使用值,保证患者供氧,机器才能够正常运转。”
“最难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压力。”护肾小分队成员护士鄢建军告诉记者, ECMO一分钟两三千转速,一旦操作不严密,不仅连累其他设备的运转,还会毁掉整个系统,甚至让病人的血喷溅整个病房。
ECMO从置管到拔管9天时间,由同济医院的护心和护理团队7人专班守护,4小时轮班守一个ECMO病人,每小时测定凝血时间、机器流量和观察转数,还要看氧气瓶够不够,以及负责卧床病人下肢的康复锻炼。
“机器一报警,大家都会很紧张。”同济医院护心队主管护师管志敏说:“看到王强顺利恢复中,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过程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救不活,我们都会很受打击。”
撤机前病人想写下“多谢”
“尖刀连”医护人员的担心没有出现。2月27日早上,王强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9点30分,同济医院、华山医院两个团队的医生开始为王强实施有创呼吸机试脱机,在气管插管内给氧5L/min的情况下,王强的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11点30分,周宁和其他医生们将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强的血管。成功脱机后,周宁兴奋地大喊三声:“你活过来了。”
昨天,王强拔掉了气管插管并转到了普通病房。
“不能掉以轻心。”周宁说,成功脱离ECMO和气管插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王强还有好几道关卡要闯:根除肺部感染和渗出、实现完全自主呼吸、凝血功能完全纠正。
27日撤机前,长江日报记者在ICU看到,意识清醒的王强一度想写几个字,但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终于知道他想写什么字了。” 周宁告诉记者,“是‘多谢’。”
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