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个传播两千多年的“抗疫节”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26 23:18:43
浏览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适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庚子鼠年的端午节,分外引人注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一个传播了两千多年的抗疫节。其范畴,不只涉及南边也涉及北方,不只汉族家家户户过端午节,尚有很几多数民族也都古往今来庆祝这个节日,甚至韩国也有端午节,更是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发源,至少有九种说法。岂论哪种说法,无外三个方面。

  一是源于浴兰节说,昔人五月采摘兰草,以兰草汤洗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洗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传播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二是“恶日”说。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供养成人。此俗在汉代王充的《论衡》、应劭《风尚通》及《后汉书》中,多有记实。

  三是回忆汗青人物说,包罗眷念伍子胥、介子推,可能曹娥、陈临、屈原等。

  现代学者又创新了祭奠龙图腾说和端午源于夏至说等。但无论哪种发源,都与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分不开。这从端午节的节事习俗勾当中可以看出来。

  首先是采插艾叶。黎民将艾叶、菖蒲悬于家门,企盼驱病避邪。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归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芬芳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浸染。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冷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动作都得留意。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见识,误觉得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在端午节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兵器”,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其次,拴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挂荷包、香囊,除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迫害。孩子们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应劭《风尚通》记实:“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寿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利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即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措辞。五色线不行任意折断或扬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听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第三,端午节尚有一个卫生习俗,就是采药浴兰驱五毒,或用容器接端午节夜里的露珠,早上洗脸。《夏小正》载:“这天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实,亦是制药用。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这天形成此俗。沐浴兰汤是《大戴礼》记实的古俗。其时的兰不是此刻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洗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行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