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个传播两千多年的“抗疫节”(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26 23:18:43
浏览

  厥后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沐浴。岂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听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尚有采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域,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或直接采挖新鲜的鱼腥草、夏枯草、车前草、地黄、水芹、桑叶等,在端午节饮用。只不外兰汤用于沐浴,凉茶用来饮用。

  第四是饮蒲酒、雄黄酒或朱砂酒,或以酒洒喷,以雄黄点小儿额头和耳、鼻等器官,以防毒虫侵入。《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赤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芬芳,有爽口之感,厥后又在酒中插手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误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传播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罗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别的有的地域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从本日的卫生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鸩杀菌,饮潇洒也有必然的科学原理。

  第五,端午节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早在公元2世纪时便风行这种食品了。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厥后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其原义不在于祭奠的需要,主要是节令的需要。在汉代的《风尚通义》里关于粽子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往往被学者们忽略。它认为粽子所以用菰叶裹黏米和枣栗等馅,用灰汁煮熟食用是“取阴阳包裹之象也…所以赞时也”。在《齐民要术》中也引述了《风土记》的注说:“粘黍,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手之时象也。”这是用阴阳之说表明这种节令食品的象征意义地址。

  夏历五月初五,多是夏至前后的骨气,刚好是冷气终于消尽,热气到达饱和的仲夏季候,阴阳到达彼此裹胁、匀称和谐的状态。在这个节令吃用年米做的凉食,可以从中品验到这个节令阴阳相裹的风味。否则的话,人们何不照常做糯饭省时省事,偏要费事耗时去包制各类百般的粽子呢?从这个陈腐的传统特色看,粽子的发现缔造和吃粽子习俗的源远流长,很有适应自然生态情况、选择相应糊口方法的某些科学原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四》中着意先容了粽子这种食品,可见作为节令美食,尚有相当的药膳食品的养生代价。

  第六是赛龙舟。据记实,在楚地是为屈原招魂;在吴越地域,龙舟竞渡则是为眷念祭伍子胥或孝女曹娥。龙舟竞渡原本具有的较强的竞技主题。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国汉族尚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屈原。可是,在辽、金、清各朝汗青上都有端阳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今后的八旗将士驰马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无论是赛龙舟,照旧骑马射柳,都有矫健体魄、提高人体免疫本领的意思。

  所以,上述习俗勾当,要么是祛病防疫,要么是吃粽子养生,要么是矫健体魄提高免疫力,假如和现代世界范畴防治“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局限勾当比照起来,完美地掩护端午节的优秀文化遗产,担任和成长端午节文化憧憬国富民强的优良传统,使端午节为加强各民族人民身心康健发挥庞大的鼓行动用,应该说是件有意义的大事。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