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当仁不让被歹徒反扑捅4刀 因无人作证苦等24年(5)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29 14:03:03
浏览

  后来他找到了一个出口——写作。他写了一篇“自传体小说”,名叫《我的样子》。遗憾的是,在这篇两万字的“小说”里,他的样子并不清晰。他把一半篇幅都留给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扳手腕赢了体育老师、被暗恋自己的女生跟踪、数学考了全班第一——这是他认为最值得言说的辉煌。

  虽然和他接触只有4天,但这些故事我听他讲了很多遍。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忍心打断他,讲这些时他总是很兴奋,又带着些自豪。

  我喜欢他这个时候的笑容,看起来很天真,他咧开嘴露出洁白的牙齿,眼神里少了愤怒、忧愁。

  “小说”剩下的一半内容,是“那件事”的前前后后。

  还有些辉煌没写进“小说”里,他职高实习时,在开封一家著名饭店做主厨副手。有天饭店来了两个阔绰的客人,要求做点“特色菜”。那天大部分厨师都去了郑州考级,张杰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展示技术。

  结果自然是客人满意而归,饭店经理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我无法印证这件事的真实性,但他至今仍能流利地讲出自己当时做的3个菜的名字:龙井鲍鱼、粿汁盘龙鳝、肉沫鲫鱼。

  张杰坐在自家客厅里向我讲述这段故事,胳膊在空中比划,眼睛瞪得很大。一旁的厨房敞着门,“灶台”是一张老式课桌,上面放着一个电磁炉,沾满油渍。

  很显然,他的厨艺缺少施展的条件。如今,方便面、馒头就咸菜是他最主要的食谱。

  看到我对厨房和他的饮食感兴趣,张杰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混得确实不好,40多岁还一事无成。”他情绪低落,随后又来了精神,“都是那件事害的,没那件事,我的人生绝对不是这样。”

  他对自己人生的理解让我困惑。他自卑、封闭,又不愿吃苦,45岁的男人还要孱弱的母亲养活。我甚至和那些不相信他的人一样,也开始怀疑他不断重复的“那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他为自己的失败、落魄寻找的借口?

  一个真正“见义勇为者”怎么会是这样?

  英雄

  我去了当年承办案件的派出所,听说我是为张杰而来,一位民警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我知道他,我们分局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他。”这位民警说,张杰为了自己的案子,把局长、指导员,到基层民警都找了个遍,“很偏执”。

  她打开电脑,里面有个文件夹,专门存放关于张杰的资料,包括当年案件的调查情况、见义勇为申报情况……

  她向我证实了当年案件的真实性,“基本确定救人的是他”,但是“案件太久远,侦破有难度。”

  张杰说,像魔咒一般,先后两任承办他案子的民警都因故离开了警队。他自己也“调查”过案子,事情发生后,他一直等不来警方的消息,就开始寻凶行动。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事发现场楼下转悠,期待碰到一个不知道会是什么的线索。

  幸运没有光顾他,案发现场很快恢复了日常的平静。半年后,他泄了气,接受了现实,老老实实上班、生活。

  直到2018年,迟到了22年的运气才找到他。他终于得知当年被救女孩的名字,这一次,找到凶手的愿望比当初更强烈了。

  他很快付诸行动,在听说一个可疑人物后,他坐上大客车去郑州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