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医后付”让患者受益,但风险防范措施仍需完善
先交钱后看病,一直是去医院看病的传统做法,用于保障后续治疗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减轻患者就医压力。但这也给医院带来一定资金隐患,需要配套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在北京做手术,住院前要先交12万元押金,转回当地医院后,只交千八百块钱押金就住上了院,帮我们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说起前不久陪丈夫住院治疗肿瘤的经历,江苏省连云港市民刘阿姨,不住地称赞家乡医院减免住院押金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医疗服务,连云港市先后推出“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备受群众赞誉。近年来,山东、辽宁大连、海南三亚、上海嘉定、河南新政等省市区,先后探索减少缴费结算环节、取消住院押金,解决患者多次结算付费、排队时间长、垫资压力大等痛点难点。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将从患者视角出发,围绕诊前、诊中、诊后三个方面,推进“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新就诊和付费结算模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这一服务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广吗?
“先医后付”被用于门诊和住院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多地开展的“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既有用于门诊的,也有用于住院的,形式不尽相同。
门诊方面做法包括:一是就诊患者绑定签约银行卡,个人支付部分从银行卡支出;二是银行授信开通医保专属就医信用额度,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个人自付费用由信用就医专属额度先垫付,规定期限内还款即可;三是患者承诺信用就医,就诊前自愿签约“先医后付”服务,医院无条件相信患者,提供一站式结算便捷服务。
如此一来,传统的门诊缴费挂号、医生问诊、缴费检查、医生回诊、缴费取药就医流程被打破,实现一次诊疗一次付费。
在住院方面,少数地方探索针对医保参保人员直接取消住院押金,更普遍的做法是与银行合作开通信用就医,获得信用额度,以此垫付住院押金,减轻患者垫资压力,并降低欠费逃费风险。
信用就医创新做法让不少患者受益,例如,自2022年试行至今年8月底,江苏省连云港市门急诊就诊患者“先医后付”累计使用量达265.19万人次,涉及金额9.02亿元;截至今年7月31日,山东省滨州市104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取消住院押金”,受益患者21.75万人次,累计减免住院押金3.31亿元。
医院或面临追讨和垫资压力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表示,“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是大势所趋,能提升服务便捷性和患者就医体验,也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但记者注意到,目前,这些模式仍主要应用于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费问题是不少医院推广该模式时的一大顾虑。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铮,曾在社交平台表达对这些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心:“过去,一些医院因患者恶意逃费问题,最终取消了类似政策,欠费不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医患矛盾,甚至将欠费风险转嫁给医务人员。”
刘铮以自己所在科室举例,有的病人病情加重后,家属要求出院回家,但如果当时未缴足费用,后续再追讨就变得困难,医院也会把明细发给科室,谁收的病人谁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