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蚀 四个月他走遍中国56家动物园(2)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4-10 15:22:45
浏览

  在花蚀看来,四年大学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在不被剥夺自己的情况下更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期间,他跟着老师研究了三年的鸟类叫声,“刚上动物学的课我就觉得很有意思,蹭上那位老师了。”花蚀笑道,“当时研究的是白头翁的鸟类方言,鸣禽一般都是公鸟叫,吸引母鸟或是赶走公鸟。但是这群鸟和那群鸟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巧的是,那种白头翁特别喜欢在人待着的地方待着,它们在大学城里来回窜,我们学校就很多,小区里也有。那时的研究,更多是在城市里就可以完成。”喜欢生物的他觉得就应该跟着老师多做一些,加上从小积累的观察动物的体验,他养成了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甚至是鼻子来感受动物的习惯。

  以前都会比哪家动物多,现在是比谁的动物养得好

  受益于做过的鸟类研究,花蚀成为果壳网最早一批的创始人,专攻了七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方向,“我比较在意自然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这也成为他重要的七年,“一个是我从小就喜欢写,另一个是我当时的领导很厉害,使我受到非常重要的媒体训练,面对受众我摸索出自己的方法论。”

  事业风生水起时,想自己做些事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是个感受不到压力的人,压力对我来说不是个事。”行动派的花蚀离开果壳,独自行走在生态环保、动物保护的路上,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走出来这一步是有价值的。

  只要有时间,国内外的动物园花蚀必去打卡,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亚洲我最喜欢新加坡的动物园,很多模式都是从那玩起来的,比如夜间动物园,全世界第一个做的。欧洲的莫斯科动物园和伦敦动物园都是比较好的。莫斯科动物园的动物养得好,北京动物园最早学的就是莫斯科动物园,比如早期的熊山、坑的展示,就学的莫斯科动物园。人在上面看很难拦住投喂,现在都是平视的观看,已经没有这种坑的展示了,这是一种理念的进步。”

  有积累之后,他有了一个计划:从北到南,自费走完全部国内的动物园,“从游客的视角去看,国内的动物园就在身边,比较好推动”,能达到教给“一般人怎么去看动物园”的目的就算完成计划。“我一出去就是这种状态,早上七八点起来,逛回来再写成文章发布,要到夜里一两点才睡觉。”

  从2018年8月到12月,这一趟走下来和几年前相比,他觉得国内动物园的整体状态有了很大改观。“以前都会比哪家动物多,现在是比谁的动物养得好。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很多动物园在往这个方向走,比如上海动物园,南京红山动物园。”他认为,“城市动物园的教育性质更浓一些,野生动物园看起来更像是游乐场,无论是教育性还是娱乐性,守住动物自然状态是底线。”

  不要投喂,尊重动物,接近它们去看就好了

  花蚀经常被问到的是怎么逛动物园?“最主要就是看动物的自然行为。什么叫自然行为?简单说就是动物在自然环境里面会展示出来的行为,比如求偶,觅食。我在香港海洋公园里面拍到的巴布亚企鹅,它们在筑巢时会从自己邻居家里偷石头,这就是一种自然行为。”花蚀认为,“一个好的动物园不只是展示某一动物长什么样,从哪里来,更重要的要展示这样的行为。只有看到这样的行为,我们去动物园才是有意义的。毕竟如果我们只是想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从网上就可以查到,但只有动物园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