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大科学装置群,创新之城如何落子(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08 14:04:30
浏览

  3月29日,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宣布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开展合作,已经初步建成“云脑”“靶场”“云网”三大科学装置。其中,“云脑”是面向全国提供分布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未来的计算能力预计可以达到1E ops,存储容量预计达到200PB,有望成为软硬件一体化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鹏城实验室初步建成的三大科学装置是深圳聚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布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的目标,深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装置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笔者梳理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方案发现,目前,深圳建成、在建和规划中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9项,分别是未来网络基础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深圳拓展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装置,以及材料基因组平台。

  其中,未来网络基础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已经建成。在未建成的项目中,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落户光明科学城,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从所涉产业方向上来看,这9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涉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AR/VR、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与深圳市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契合。

  “选择大科学装置建设方向时,深圳应选择有产业基础的研究领域和成长性新兴产业,如大数据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等。同时,要好做摸底和分工,了解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建设情况和实际需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说。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唐斌对此表示赞同,“大科学装置在方向上要与产业对标,瞄准看得见的增长点。”他以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为例,向笔者解释了大科学装置与产业对标的重要性。“深圳在建的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将实现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疗手段以及药物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支撑大脑健康、类脑智能、无人系统等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

  3 营造大科学生态

  多个区域有望建成大装置集群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规划纲要》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并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依托先进的大科学基础设施群,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营造大科学生态。“深圳若只有若干个大科学装置,没有形成集群效应,那将无法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持续性支撑。”张克科说。

  大科学装置集群要怎么建?在唐斌看来,建好大科学装置集群最重要的是政府有决心、舍得投入。“建大科学装置本身很花钱,但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未来城市能够得到的提升和回报,远远比投入要多。”

  张克科提醒,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绝不能搞一窝蜂,必须要有人,还要有市场与之相连接。他建议深圳可围绕引进的核心专家,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专门配置。同时,将香港、深圳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大企业大机构拥有的、可在空余时段共享的设备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建立共享开放机制。

  在受访专家看来,纵观深圳各个区域的科技发展实力,以光明科学城等为代表的多个区域都有望建成大科学装置集群。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约21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科教区、配套区、拓展区和光明小镇5个部分。目前拟规划建设5个大科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