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抱树、代遛狗……当代青年如何自我治愈(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04 10:18:26
浏览

除了Citywalk,田阔还酷爱追晚霞。在他看来,追晚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也意味着有很多可能性。某次下午6点,田阔发现天空有晚霞出现的迹象,本打算去学校食堂吃饭的他,立刻坐地铁赶到国家大剧院,在日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晚霞。“虽然学校和国家大剧院看晚霞的效果差不多,但跑过去的过程本身就足够热血,充满仪式感。”田阔觉得这个过程非常治愈。

有人在美景环抱中放松身心,有人则喜欢给予自然拥抱,和树木来一场真正的亲密接触。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来自上海的黎黎正在路边等人。或许是天气燥热,或许是树荫温柔,黎黎有了拥抱大树的冲动。她抱了十多秒,“树干凉凉的很舒服”,这莫名让她安心。她觉得大树是有灵魂的,只是不会说话。

“花花好可爱!”“萌兰吃竹子看起来好香!”95后周月将心灵疗愈付诸于动物,是众多熊猫“云”养者之一。在别人看来长相差不多的熊猫,他能精准地叫出名字并指出各自的特点。周月每天都刷熊猫视频,“看它们爬树吃竹子的可爱样,一天的疲惫也一扫而空。”到了周末,他还热衷于帮朋友遛狗,将对动物的“云”接触变为现实的相处。“我喜欢狗,但是房东不让养,只能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了。毕竟,谁能拒绝狗狗呢?”他说。

“自然接触是影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慧中介绍,研究发现,当人看到自然界的庞然大物,比如大树、雪山等,可能会感觉自己变小,“这种小是自我变小,与自我相关的负面感受也会随之变小”。“接触自然本就有助于心灵治愈。”她表示,和自然相处常常伴随着运动,这样的过程能让人们从烦闷的源头脱离出来,收获短暂的放松。

至于“云”养宠物,代遛狗的治愈方式,李慧中分析,这是由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尤其是毛茸茸动物的喜爱,有着深刻且本能的基础,即寻求安全的依恋。“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证明,哪怕没有生存必需的奶源,猴子也会选择和毛茸茸的假猴子建立联系和依恋。”此外,小动物们对人类不仅几无威胁,还能让人感觉温暖,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动动手,也能达到治愈自我

在多数情况下,城市探索、接触自然都需要我们置身室外去体验,那么如果不出门呢?治愈也有新方法,动动手有时就能达到效果。

“我上辈子可能是一只鸟,偏爱捡树杈子。”独居的李雪将装扮房间比作“筑巢”,这是她治愈自我的方式。“我很看重生活空间的审美体验,也很享受一个人整理房间的过程。”每当家里乱或有新的装扮想法时,她就会把家里的东西重新布局整理。李雪还很喜欢购买装饰物,一个小小的镜子,她不惜等待半年漂洋过海运回。“不论使用频率如何,它只要摆在那里就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在李雪看来,收纳和装扮可以让人专注下来做一件事,获得暂时的宁静。

两个月前,刘佳琦偶然参加了一节剪纸艺术体验课,这让她备感治愈。“剪纸艺术很考验功底,入门容易,剪得好很难。”她本想剪朵海棠,出来的却是缺枝少叶的“四不像”,但刘佳琦仍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不完美但也是诚心之作。”她说。

然而,让刘佳琦觉得治愈的非遗手工,对于张芳洲来说就“变了味道”。今年端午假期,她在去景德镇旅游时体验了烧玻璃手作,店内限时一个半小时。“操作远比想象困难。”她回忆,烧玻璃步骤繁琐,工具多样,如果操作失误很可能造成玻璃炸裂。作为初学者,张芳洲上手很慢,蝴蝶刚做到半只翅膀时,时间就不够了。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对作品的高要求,张芳洲在烧玻璃时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焦虑的状态,无法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