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持续加强博物馆建设(国际视点)
西班牙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外景。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在意大利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内,古罗马时期文物与现代工程机械和谐相处。
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
在乌干达国家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展品。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博物馆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更加重视博物馆建设,不断创新和改善展览策划、观展模式等,并举办各类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西班牙——
用数字化转型服务民众
被称为西班牙马德里“艺术金三角”之一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画作,特别是西班牙现代艺术风格向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转变时期的代表作。走进博物馆,几乎每个展厅都设置了投影和放映装置,一些影片讲述了展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或创作背景,一些是对艺术家的访谈,帮助参观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创作过程。目前,博物馆已拍摄、制作了超过1500个视频、音频等节目,同时还经常组织观影活动,让艺术走近更多民众。
西班牙是欧洲最活跃的艺术中心之一。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西班牙的博物馆积极推进藏品展示和观展模式数字化,加强艺术研究与教育,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让更多人学习和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西班牙7家博物馆和基金会联合推动了一项数字化研究,一方面收集来自全球知名博物馆的数字化案例,另一方面与企业家、研究者等共同探讨适合本地博物馆的数字转型方案。许多博物馆都表示要增加数字服务,丰富在社交平台上投放的信息量,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凯克萨银行基金会文化与科学公司总监伊格纳西·米罗表示,为适应新的观展文化和社会环境,人才培训至关重要。“数字化转型不仅要重视技术,更要关注其构建的故事,在人与博物馆、人与人之间建立倾听和连接的关系。”
“我们要更清楚地认识到,博物馆是由人设计、为人服务的。”相关行业从业者阿维里奥·阿赛维多强调,数字化发展给博物馆行业展示了如何让广大民众以更深入、全过程、多样化的方式认识历史和艺术。“‘数字访客’期待的不只是在数字环境中单向认识博物馆的藏品,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参与者建立联系、增进交流,共同分享对艺术的兴趣和感悟。”
意大利——
古典美学与工业美学相融合
意大利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位于首都罗马南郊台伯河畔的工业区内,是一家具有“摩登时代”风格的特色博物馆。展厅内一排古罗马神话雕像背后,是一台1931年生产的巨型柴油发动机,机身油渍依然清晰可见;在旁边展厅,巨幅马赛克镶嵌画上方是天然气管线。
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建筑主体的前身是罗马第一座市政发电厂的车间,已有100多年历史,曾长期为罗马大部分地区提供电力。上世纪60年代发电厂退役后,厂房被空置。直到1997年,罗马考古遗产特别监管局在车间内举行了一次名为“机械与众神”的大型展览,受到公众关注与欢迎。据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工作人员塞莲娜·古里耶米介绍,由于一些博物馆展览空间不足,此前罗马的许多珍贵文物只能长期存放在库房,但随着1997年的这次展览大获成功,文物管理人员看到了将车间改造为博物馆的潜力。2005年,发电厂被改造为市属公立博物馆。古里耶米表示,它让更多文物有了栖身之所,也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