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气象 文学情怀(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2 07:48:02
浏览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乡村之子,我年轻的时候一直想在文字上摆脱掉这股“土气”。经过这么多年生活和文学的教育之后,我方才认识到这股“土气”是多么丰饶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也方才循着前辈们的足迹,想从这“土气”中获得滋养。在接连几部乡村题材创作之后,随着《宝水》的完成,我对这种“土气”的开掘与书写也抵达了力所能及的最深处。

  《宝水》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一年。这一年如一个横切面,各种元素兼备: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植物学的,等等,乡村题材必然携带着这些元素。为了写这一年,我用了七八年时间准备素材,主要的准备就是“跑村”和“泡村”。“跑村”就是去看尽量多的乡村样本,这决定着素材的广度;“泡村”则是比较专注地跟踪两三个村子近年的变化,这意味着素材的深度。跑村是横,泡村是纵。在跑村和泡村的纵横交织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确实缺一不可。我个人的体悟是还有一个听力——聆听人们藏在深处的微妙心事,才更有可能和他们同频共振,一起悲喜。

  乡村正在发生着的巨变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个具备无限可能性的文学富矿。“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在乡村的现场,我的写作欲望总是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每次走进村庄,我都会让自己沉浸式地倾听和记录,然后保持诚实的写作态度,遵从内心感受去表达。时代这个宏阔的词语渗透在点点滴滴的细节里,这细节又由无数平凡之人的微小之事构成,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其中的每一滴皆为“宝水”。

  当你真正地深入生活时,生活必然会回报你,把它迷人的光芒和气息呈现在作品的质地中。被“宝水”滋润,被“土气”滋养,正是我这个乡村之子得到的最好馈赠。

  

  聆听来自大地的声音

  刘亮程

  我在新疆出生长大,深受新疆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滋养,《本巴》以及我之前的创作,皆是对这种滋养的回馈。小说中的本巴草原,就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生活的美好家园。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10多年前,我得到一次去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深入了解江格尔文化的机会。该县是《江格尔》史诗的发源地,县上有江格尔歌舞团,乡镇小学有“江格尔齐”(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培训班。我在那里欣赏到难忘的《江格尔》说唱。之前读《江格尔》,觉得很遥远。现场听史诗说唱时,突然觉得自己离史诗的世界近了。说唱者声情并茂,带我进入史诗中的恢弘场景。尤其在夜晚,天黑下来后,牧民从远近草场赶来,围坐在说唱者身边,人的影子与远山的影子连为一体,古代与现代、过去与今天连为一体。那样的时刻,仿佛天上的月亮星星、地上的青草马匹、刮过草原的风声亘古未变,人们的微笑和感动似乎也亘古未变。我感受到自己跟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坐在一起,也跟星星月亮和草原万物坐在一起。

  多少年后,当我写作《本巴》时,好像又一次身处史诗说唱的那个草原之夜,听到来自遥远大地的声音。《本巴》是一部向英雄史诗致敬的作品。史诗所言的“本巴地方”,人人活在25岁,处在最美好最有活力的青春时光。这种对时间的绚丽想象打动了我。于是,在史诗驻足的地方,《本巴》以现代小说的形式开始了讲述,将这首“天真之诗”写了下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仿佛有一种史诗传唱人在星空下放声言说的奇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