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 竹间雅韵(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结合市场、打破常规,为竹编艺术注入创新的妙思,年轻的传承者们“织”就一条连接千年传统工艺和当代人日常生活的桥梁。如今,杨隆梅成立了“道明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免费向当地妇女、老人等群体教技术、送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她带领团队逐步打开局面,合作社的竹编技师从10多位增至50多位,年产值达600多万元,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焕发活力的,不只竹编本身。在道明镇,依托特色竹编,网红建筑“竹里”、竹艺村和竹艺公园“三竹共立”的格局已初具形态,吸引成都、四川乃至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传统非遗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关键还是在‘人’,既要孵化在地的青年人才,也要吸引国内外艺术、人文、营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方科表示,“道明竹编是川西特有的生产生活状态下的产物,能够代表整个川西林盘的风土文化。努力从研发设计、组织生产和品牌运营等方面去‘搭台’,是我们的责任。”
为弥补青年人才短缺,竹艺村进行了“新村民”招募计划。像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马嘶,在竹艺村中建造了乡村公益书院“三径书院”;村中见外美术馆馆长刘伟福,每年都会在村里举办艺术展……竹编博物馆、竹编创意馆、青少年工作营地等新场馆、新空间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村落形成集生态、文化、产业、生活、公益于一体的发展系统。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竹艺村外出人员的返乡率就达到了50%。
随着引入优秀人才和新兴业态,竹艺村不断扩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至周边乡镇。2022年,道明竹编制品年产值2195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余元,全年接待游客88.42万人次。由点及面连片,整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正在道明镇逐步形成,“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大美乡村图景不断照进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7日 08 版)
(责编: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