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动能 旅游演艺焕发文化产业新活力
原标题:新业态新动能 旅游演艺焕发文化产业新活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并举办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聚焦旅游演艺精品创作,展示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旅游演艺进一步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演出市场供需两旺,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加速复苏,各地文化和旅游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升级趋势。以演出为主导向的“跟着演出去旅行”,已成为文旅行业的“新爆点”,旅游休闲和文化体验相结合成为重要趋势。新业态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升级,“诗和远方”正在实现更好联结。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游选择。大型演唱会、户外音乐节、话剧、儿童剧、音乐剧、戏曲、舞蹈等各类演出成为消费群体跨城、跨省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今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暑期全国演出市场的演出场次11万,同比增长301%;演出票房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792%;观演人数3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06%。线下演出市场的强势回归充分彰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娱活动的向往热情,也为文旅融合消费注入“强心剂”。
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文化以旅游演艺为载体得以广泛传播,同时演出也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40个项目,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题材内容和表演形式多样,文化价值和创作质量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是全国旅游演艺市场的精品佳作。要抓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发挥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开拓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双节同欢庆,秋日胜春朝。中秋国庆假期将至,民众文化休闲、旅游出行需求将集中释放。旅游演艺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丰富,将持续激活文旅消费市场,成为“黄金周”文旅消费市场的供给主力,呈现文旅融合的崭新气象。
创新融合发展业态,打造旅游演艺“热引擎”
如何开拓旅游演艺新思路,使文旅融合加速驶向“快车道”?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不断推进与深化的过程中,演出行业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沉浸式、体验式剧目层出不穷。文旅消费加快从景区观光向沉浸体验和休闲度假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演出与商业、体育、科技等融合互促,不断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演艺衍生内容形态,演艺进入旅游景区、历史街区、商业综合体、邮轮大巴,持续拓展旅游演艺新空间。
旅游演艺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也承载着活化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骊山脚下,华清池旁,大型实景历史舞台剧《长恨歌》再现了白居易笔下的千古绝唱;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将北宋的市井风俗和繁华盛景,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文化为内核,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恢弘壮观的舞台场景,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带给游客无限的惊叹与震撼;根植于在地文化的《又见平遥》《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等旅游演艺精品,则打造地方文旅品牌为出发点,将地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演艺作品和空间场景中,有效推动地方演艺IP开发,推动当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