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行走,赏街巷风景(2)
我曾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一条巷子里居住过十几年,后虽搬离该地,但相距不远,有机会我总爱回到那里走走看看。每次回头,仿佛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境,梦里历史与现实交融着,伴我而来。
这些年,我也曾多次带着远道而来的朋友去三坊七巷踏访。每次,我都会以一个老住户的身份自豪地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是老福州的缩影。
确切地说,三坊七巷是福州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总称。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则指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这些坊巷在纵横交错中,处处可见高大的封火墙和屋脊上的彩色泥塑。门前巷道,则以石板铺地,匀称严谨;许多窗户和亭台轩榭,常见镂空精雕,匠艺奇巧,可从中一睹福州古邑民居的韵味。
多年来,福州重视三坊七巷的保护开发,对古建筑采用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位于福州中心城区的三坊七巷,由此获得“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美称,列名于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人物,如群星璀璨。特别是近代,有林则徐、沈葆桢、林纾、严复、林旭、林觉民、冰心等,风起云涌,名冠华夏。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志士,都用经典华章,润泽过这一片坊巷,处处留下他们的身影足迹。
我不止一次想过,能在三坊七巷居住过真是有幸。有时候,我会在市声隐隐的巷陌间来回漫步,或在朦胧的灯影下踽踽而行,仿佛穿越到一个久远的年代。还有的时候,不经意就撞见严复或林觉民的故居,于是肃然而立,回想他们的风姿与气节,一段段历史的感怀,油然自心中升起……
走出巷子,便是自宋以来就以专制花灯闻名的南后街,两侧鳞次栉比的是清一色土木结构的平房,还有商店、酒坊、菜馆等。在弥漫于坊巷的烟火气中,常遇见在门前坐着或站着的老依伯(老爷爷)、老依姆(老奶奶),笑着向你点头,只等你来借问,那亲切谦和的福州口音,听了若温润的微风轻轻地拂拭耳边。
引以为豪的是,三坊七巷现在是国家5A级景区。其间,作为福州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在悉心保护下,处处绿荫掩映,古色古香。入驻的商户,涉及福州传统老字号、特色商业、时尚生活、旅游商品等不同领域。坊巷里的永和鱼丸、同利肉燕、佛跳墙等美食扬名海内外,寿山石、软木画、油纸伞、牛角梳等特色工艺品琳琅满目……一年四季,各类传统文化及闽台交流主题活动,如坊巷音乐节、海峡两岸交流戏曲节,无不充满闽都韵致。
令人称羡的是,这里还积极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水榭戏台早在2006年就得到全面修复,经常举办福州闽剧、评话、伬艺等非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在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于福州举办期间,福州倾力打造的《寻梦·坊巷》等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向世界展示八闽文化风采。
不用说,倾情于古风遗韵的人,都会深入叶脉般伸延的坊巷深处,以探寻福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脉;那墙角里的基石,瓦当下的苔藓,空气中浮动的白玉兰的暗香,甚或一处古朴的厅堂和精致的花园,都会让人追索那些久远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