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行走,赏街巷风景(4)
细细转看,社区拿出八成空间供居民休憩,除了树屋,露天老凉亭变身四季可遮风雨的古戏台,“同心茶社”当面锣对面鼓,社区事务、邻里矛盾、问题难题就都有了解决之道。化龙池邻里和美、社区和谐的声名,也慢慢传遍长沙的大街小巷。
长沙人喜欢说,“这条街,好韵味”。每一条街巷,不都是给城市立起一面镜子,照出春夏秋冬、人间真情、时代变迁吗?走过许多的街巷,化龙池与众不同的魅力,自带的声响与光亮,总叫人难以忘怀。
守望着金河的祠堂街
陈美桥
我曾坐在成都祠堂街临窗的位置,用一碗清汤抄手,去验证这条小吃街多年积攒的口碑。骨汤的香味扑面而来,面皮接住了阳光投递的金色碎片,让人禁不住顺着光线,举目眺望那条金河故道。
金河由水西门入城,再由水东门出城,全长约五千米,是开凿于唐代的人工河流。如今,金河尚存的一段河流,盘踞在窗口对面的人民公园周围。祠堂街,也在一旁守望着金河,见证着这座城的发展和变迁。
祠堂街毗邻天府广场和宽窄巷子,它的历史可溯源至清代,成为当下成都市中心少有的、保留着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的街区。
当鲜嫩的抄手进入口中时,我愈发被祠堂街上小吃店的飘香刺激着。香味也激活了行人的味蕾,引得他们穿越车水马龙,来店里大快朵颐。而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氤氲在祠堂街的,是各大书店里飘出的墨香。
漫步百年祠堂街,仔细察看,不少店门口还留有相关文物建筑的标识。16号的四川美术社砖楼、38号的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它们经历过革命时期的风雨,也见证着如今的繁华。它们知道,这条街上,有过银行、照相馆、图书馆、电影院,还有文体用品店,为几代人的生活提供方便。
当祠堂街开始打围改造的时候,我也和不少光顾过这条街的人们一样,频频来附近围观施工。坐在鹤鸣茶社,看盖碗茶里失重的毛峰,在长嘴壶滚烫的热流下还原成丰盈的姿态,心情也随之舒展。鹤鸣茶社已有百年历史,它和那些老建筑一起,默默见证祠堂街的变迁。成都人素有喝茶、赏花、踏青的闲情雅致,如今,茶客们再次斜靠在竹椅上,和茶社一起猜度着祠堂街的命运。
施工隔离墙包裹起祠堂街,也包裹着一串串未知的悬念。我们多么期待,祠堂街依然保留历史的风味。
就如人民公园,它原名少城公园,是上世纪初利用祠堂街南侧的土地打造出的成都第一座公园,栽花种树、修亭建楼,风景宜人。修成后,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探访,让祠堂街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聚集地。叶圣陶有词云:“成都忆,常涉少城园。川路碑怀新史始,海棠花发彩云般,茶座客声喧。”它经过不断扩建和改造,成为集园林、文化、文物于一体的全民休闲之地,既有时下的风采,也不失旧日的气度。
今年,修葺一新的祠堂街终于揭开了谜底。“欢迎来到祠堂街”——简单朴实的话语,携着中西合璧的旧式建筑,将人们拉回到再度繁荣的文化街景。祠堂街38号敞开了大门,供人们了解新华日报馆的历史,每当脚步咚咚地在木质楼梯上踏出回音,就会有穿越时空的错觉……
与之相应的金秋茶社、原成都乐器厂宿舍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通过清理、嵌入、重构等手法进行更新,对墙砖、大门、窗框等重要元素作了保留或复原,用川派民居的新风貌,承载老成都的旧回忆。“崭新”的祠堂街以还原文物建筑的形式,守住了这条百年老街的根基,锁住了历史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