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廊桥古韵长(文物有话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0-22 07:48:07
浏览

  八字撑架拱桥是通过一副或两副的“八”字形撑架与平梁组成类似拱架的结构体系;编木拱桥则能通过纵横拱骨穿插别压,“编织”组合之后形成现代结构学中类似“拱”的形式和功能,来增大跨越河流、沟壑的能力,一道道飞虹便架设在地势险要的青山绿水间,成为美丽的人文风景线。

  闽浙编木拱廊桥以一段段短木材通过“编织”的方式,构成了相互别压的“三节苗”和“五节苗”系统,最终达到了几十米的跨度,精巧绝伦的技术闪耀着中国古代营造智慧的光芒。2009年,承载着悠久历史智慧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现存的各式各样的古廊桥有1700余座,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湖南、湖北一带。各地廊桥不仅样式千差万别,称谓也是五花八门,在黔东南、桂北以及湘西地区普遍将廊桥称为“风雨桥”“花桥”,是言其功能或建筑形式;甘肃、青海一带,对源于伸臂木梁桥技术发展而来的组合撑架式木拱廊桥,多称为“握桥”,是言其桥梁下部结构似“握手”般的形象特征;闽浙地区的称谓也有差异,有反映出其下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如浙江泰顺县称为“蜈蚣桥”;有反映其上部廊屋面貌的,如福建寿宁县的“厝桥”等。其中,一些名桥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如保存时间最长的编木拱廊桥,是坐落于浙江省庆元县月山村水尾的如龙桥,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单孔编木拱廊桥是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鸾峰桥,净跨超过37米……

  廊桥不仅是跨越江河溪涧的交通设施,也是当地人交流的会场、娱乐的剧场、交易的市场,是乡村的大型公共建筑,承载着百姓们太多的生活意趣和精神需求。地处交通要道的廊桥,常常被人们自发地用来摆摊设店做买卖,甚至兼作集市使用,这种集市古称为“桥市”。有些地方的廊桥给一些行脚却错过了旅店的人留宿,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与“美”的结合。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木质科学委员会专家委员,本报记者黄晓慧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2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