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西狭颂》
茫茫天地间,峰峦绵延。山中有奇峡深壑,有万仞崖壁,清泉穿过乱石,溅起一片片雪浪。水烟弥漫处,突显远古碑石,神秘的文字,在记忆的云雾中闪烁……
记忆中的景象,距今已经多年。那天下午,我站在一条山间的公路旁,遥望着远处的群山,感觉进退维谷。路边是起伏的农田,田中有小路通向远方。不知道哪条路可以通向我们向往的目的地。
这是在甘肃陇南的成县。来成县,很重要的原因,是想去探访隐藏在深山中的黄龙碑,去看看一千八百多年前被勒刻在崖壁上的《西狭颂》。这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光华耀眼的奇迹。成县的朋友刘君,陪我坐车来到山间公路,下车后,我们一起离开公路,沿着田间的小路,向远处的群山走去。
山在远方,在云雾缭绕处。小路蜿蜒,田野中一片空旷。在山脚下的一片红薯田里,遇见了人,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蹲在田里干活儿。见有人在小路上急匆匆走来,老人和孩子停下手中的活儿,站起来看着我们,眼神中闪着惊喜。
“你们要去哪里?”站在田里的孩子大声问。
“去看黄龙碑。”我大声回答。
孩子举手指着远处的山峦,笑着叫道:“在那里,天井山!”
“在天井山的峡谷里,鱼窍峡。”老人笑着接话,“不太远,走一个小时吧。”
刘君认识路,他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看着烟雾迷蒙的远山,感觉我们的目标有些遥远,也有些神秘。以前虽没有见过黄龙碑,但知道这块奇迹般留存在深山中的摩崖石碑,也在出版的碑帖上读过《西狭颂》,那是美妙绝伦的东汉隶书。黄龙碑的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所以被人称为《西狭颂》,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中国书法史上有著名的“汉三颂”:《石门颂》《郙阁颂》和《西狭颂》,这三颂都是摩崖石刻,都是汉代的隶书。三颂中,在原址保存完好的,唯有《西狭颂》。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西狭颂》能那么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一千八百多年。
山路渐渐陡起来,土路变成了石阶,石头的山峦迎面而来。小路逶迤曲折通向大山深处。路边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只见山崖迭起,乱石交错,石缝里钻出缤纷的花树。走进山谷中,从四面八方传来流水的声音。水声如交响乐,层层叠叠,此起彼伏,近处的溪流激越喧哗,高处的瀑布如泣如诉,远处的激流如天边传来隐隐约约的雷声。路边的峡谷越来越幽峭,两边的绝壁不断逼近,争相展示着陡峻的面孔。崖壁上,依稀可见古栈道的遗痕。
“黄龙潭!”刘君指着前方,低声喊道。
幽谷间,出现一个水潭,水色墨绿,深不可测。这就是黄龙潭,古时传说,潭中有蛟龙出没。看到黄龙潭,一定是临近黄龙碑了。抬头望去,只见崖壁上横空闪出一个亭子,亭子的飞檐从崖壁上伸展出来,如大鹏羽翼,遮掩着一方崖壁。沿着搭在崖壁上的栈道,我和刘君一起走进了护碑亭。飞檐下那一方凹陷平坦的崖壁,就是黄龙碑。名扬天下的摩崖书法石刻《西狭颂》,突然以最近的距离展现在我的眼前,那种震撼的感觉,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我眼前这块光滑如玉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刻着一大片隶书汉字。虽历经一千八百多年,这些用刀镌刻在岩石上的汉字,一个个清晰完整,闪烁着神奇的幽光。碑文每字四厘米见方,笔迹看似粗犷,但字体方整雄健,刚毅中又带圆融,结构和疏密极为讲究。可以想象书写者挥毫落墨时的气度,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大气沉稳,是俯仰天地的才情横溢,是发自灵魂的力量。这是汉字由篆书演化成隶书的过程中,一次精彩绝伦的创造。历代书家都曾以景仰的态度赞美它。丁文隽所著《书法精论》说《西狭颂》:“结构严整,气象嵯峨,此汉碑中之高浑者也;结构曼妙,笔有余妍,汉碑中之秀丽者也;风回浪卷,英威别具,此汉碑中之雄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