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敦煌缕析魂脉 重振民族文化自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1-19 14:28:01
浏览

忙碌的记者生涯,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奔波在去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刘诗平坦言并没有整块的时间用来做研究,“我对敦煌的痴迷,可能就是敦煌学本身的魅力,不然在这么忙的情况下,我怎么可能挤得出时间和精力再次走进敦煌、走上丝绸之路?敦煌其实一直没有离开我。”

>>>魂脉归来

缕析敦煌学发展历程,重振民族文化自信

从2000年的《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到2023年一函三册的《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刘诗平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其一,吸收和融入20多年来全世界敦煌文献公布、敦煌学研究进展的成果;“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敦煌学的原始文书和艺术品继续公布,各种敦煌学研究成果频出。”刘诗平表示,“当初撰写第一本书时,我们尽可能地吸收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但现在很多内容都需要改写。”

其二,增加了敦煌石窟艺术和考古及其研究者的内容,使敦煌学两大核心——敦煌石室遗书和敦煌石窟艺术及其研究者的故事尽可能较均衡呈现;“敦煌学的起源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敦煌文书的流散,因此一开始主要表现为对敦煌文书及绢画艺术品的研究。对中国学者而言,抗日战争开始后,一大批艺术家、学者来到敦煌,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敦煌艺术研究和考古成为敦煌学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很多艺术家和学者扎根敦煌,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和令人尊敬,因此这一版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

其三,增加近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由此可看到一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相互关系发生的变化;“敦煌学的发展,国际交流功不可没,从敦煌壁画的保护,到敦煌文书的公布、出版和研究,都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当年敦煌文书的流散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外一些探险家把中国的东西劫掠到了国外,分散到世界各地。经过一个多世纪后,世界各国更多的是交流和合作,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分散在世界各地敦煌文书的出版、敦煌学研究的推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敦煌学的发展,是在学术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来竞争。这种竞争是互相促进、提升学术,而不像当年表现为‘劫宝’和中国文物的流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这20多年中国的敦煌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走在了世界敦煌学的前头。这种改变,是敦煌学本身的改变,同时也是中国发展历程的一个折射。”

其四,丰富图片内容,尽可能让图片与文字互补,相得益彰。“第一版图片用得非常少,这次把图片内容丰富起来了,因为图片很直观,同时它也有文字不能替代的功能,有的时候一张照片可以做到‘一图胜千言’,所以这一版增加了一百五六十张照片。图片并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跟文字一样,也是主角,是图文并茂、图文互补。你读完文字之后,再来看图片,可能更有一些内容上的丰富,做到视觉上的另一种阅读。”

在刘诗平看来,敦煌学的百年历程,实质上就是十九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和中国的现代转型的故事。“本次修订几乎涉及全书每个章节,同时增写了5章和若干节内容,增加了约8万字。变化最大的是本书下编,比较完整地讲述了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