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罗联合考古:走进欧洲的库库滕文化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2-24 08:55:01
浏览

原标题:中罗联合考古:走进欧洲的库库滕文化

【文明互鉴】

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一种中国境内前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如何对其进行准确断代?他广为求教。其中一位欧洲考古学家,便是亲手发掘了罗马尼亚库库滕遗址的德国考古学家胡伯特·施密特。翌年,安特生发表《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仰韶文化彩陶首次进入欧洲考古学家的视野。如今,仰韶文化与库库滕—特里波利耶文化在文化进程和总体特征上的相似性依然引人遐思。

中国考古人首次在欧洲发掘

库库滕—特里波利耶文化是东南欧地区一支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绝对年代范围为公元前5000-公元前2800年。该文化因罗马尼亚境内的库库滕遗址、乌克兰境内的特里波利耶遗址这两处典型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以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而闻名。库库滕—特里波利耶文化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西起喀尔巴阡山东麓,东抵第聂伯河左岸,覆盖了近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2019年7-9月,中国—罗马尼亚联合考古项目在欧洲史前文化的发祥地东南欧进行,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欧洲的土地上进行考古发掘。该项目研究团队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罗马尼亚科学院雅西考古研究所、雅西摩尔多瓦国立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十余位科研人员组成。

本次发掘的遗址位于罗马尼亚雅西市以南的多布若瓦茨村,其西北约70公里便是库库滕遗址。2019年和2023年,联合考古队对四座房屋的倒塌堆积进行了重点揭露和清理,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红烧土房屋、用于丢弃生活垃圾的灰坑等遗迹,还有大量陶片、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其中有不少绘有精美纹饰的彩陶片。纹饰主题以库库滕文化早期常见的红衣白彩音符状S形及螺旋形纹为主。时隔百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得以从亲手发掘出的彩陶片中,一窥安特生笔下库库滕文化的风采。

除引人注目的彩陶外,红烧土房屋倒塌堆积是库库滕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类遗存,也是我们考古发掘揭露的主要对象。这些红烧土块原本都是木骨泥墙房屋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红烧土块的表面,半圆形或方形的木骨印痕清晰可见。其坚硬的质地表明,房屋在废弃的过程中曾经过剧烈的焚烧。作为承重框架的是嵌于草拌泥中的木骨,被烧蚀后不堪重负,整座房屋便轰然倒塌,从而形成了如今看到的红烧土房屋倒塌堆积。通常草拌泥房屋着火后,泥土变成红烧土,木骨会形成木炭,但让人困惑的是,目前揭露的红烧土房屋堆积下,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大块的木炭。

类似的遗存其实在国内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重要遗址中也有发现,比如大溪文化的关庙山遗址、大汶口文化的尉迟寺遗址、仰韶文化的大河村遗址及八里岗遗址等。然而,以前对遗址中遇到的此类遗物重视程度不足,大多只将其作为史前建筑碎块简单记录和采样。在此次中罗合作发掘中,我们认识到了红烧土房屋倒塌堆积本身的复杂性,看似普通的红烧土块其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当时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废弃和倒塌堆积形成原因等。

针对这种特殊的考古遗存,我们借鉴了罗马尼亚同行在长期发掘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了最大程度地记录红烧土块上的木骨印痕、复原房屋木质框架的搭建方式,我们在提取红烧土块后,都会按网格对红烧土块在沙盘上进行现场翻转拼合,然后进行三维摄影和计算机建模。

彩陶:迷人的相似性

百年前,安特生对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关注,使其能够迅速意识到在中国发现的这批彩陶可能跟欧洲史前遗址中所发现的一样古老。他所依据的标尺,正是彩陶这种艺术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然而,地质学出身的安特生并没有注意到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而是将他在地质学、古环境学、古生物学等自然学科中奉为圭臬的“均变论”照搬到了考古学研究中,最终导致其将中国的仰韶文化与西方的彩陶文化视为同源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