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和话剧之间 探索一条相对完美的路(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0 09:01:01
浏览

方旭直言他想让这个戏像绘画一样美,不想弄成又脏又破的一帮车夫和一个北京城,“我想把这个戏的模样做得很干净。服装也是,不能做得脏兮兮,我们的衣服看起来斑斑驳驳,但它不是脏,也没有补丁,包括虎妞的衣服也都是晕染过的,像画一样。”

把作品“缝”到今天 希望找到与当代人对话的路径

方旭版话剧《骆驼祥子》,用三个小时,浓缩讲述了祥子跟命运抗争的一生。结尾出人意料:老祥子已不再是那个傻愣的可爱、又叫人心疼的祥子。为了60块钱,老祥子出卖了带领车夫罢工的阮明。阮明被杀,老祥子一点没有自责。

当被问到为何这样收尾,方旭坦言,“其实我最后这一笔是想把这个作品‘缝’到今天的,这也是我在创作之初的意图。这个戏最让我担心的就是结尾,原来的结尾太悲凉了,原著的最后一句话说祥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确实,祥子一个人抵不过世道,但我就怕这个戏最后收得软趴趴的,没有任何力量。现在这么收尾,我其实在讲一个西西弗的故事——明知道这个过程艰辛无望,但是悲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还得奋勇地活着。我们希望寻找到与今天的年轻观众的对话路径,能引发他们对生命个体、对人的精神世界、对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戏的最后,孙警长说,钱有花完的那天。老祥子怼了他一句:人也不能永远活着呀。孙警长又跟了一句,老东西你活明白了。最后一幕,报童街头卖报喊出电车的来临,给车夫带来恐惧。为何给出这些信息点?“听你问这个结尾,我还是挺兴奋的,因为做一个戏我相信一定有人能看懂。但实话实说,这确实不是老舍先生原文里的东西,我当时想,只要带给大家一个信息点就可以了。因为做一个戏的意义就在于能启发大家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今天的出租车与网约车,今天的人们面对人工智能与AI,这种‘被取代’的恐惧,当下不也正在发生吗?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新旧交替、时代的变化,会不断重复,恐惧也抵挡不住。如果大家能够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就不会徒增烦恼,可能反而会活得更自在一点儿。”

戏剧唯热爱而精彩 在戏曲和话剧之间探索

十年前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方旭:你选择了老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商业。一路走来,方旭觉得感恩和庆幸,“我们坚持了12年走到今天,依靠的是老舍先生文学经典的魅力和观众朋友们的喜爱与支持。我们还将继续。戏剧唯热爱而精彩。”

新年有哪些新计划?方旭坦言,除了元月中旬会带着《骆驼祥子》到上海演出,今年可能还要跟重庆演出公司合作,“我原来改过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可能这个作品不太为人熟知,但老舍先生写的很有意思,是写发生在重庆郊区的农场里,一个农场主任怎么把一个从国外学农的博士从农场里挤走的故事。这个戏排出来应该是带一点黑色幽默气质的喜剧。”

凭着对戏剧的热爱、敬业、执着,方旭的剧这些年吸引了不少“铁粉”追着看。这也让身边的人感同身受,赵震说:“我跟方导其实2009年就认识,但阴差阳错,直到《牛天赐》我们才正式合作。他一直在找一条路,就是话剧跟戏曲之间虚实结合、相对完美的一条路。他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地创新,我觉得他在结合中国戏曲和话剧这一点上做得近乎完美。而且他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我们这些人,走出这条路来。这么多年,观众都习惯了,话剧就是看实的,戏曲就是虚着来,能培养出来一些观众,真是挺不容易的。导演还有一个理念,我们就想踏踏实实做戏,让观众看到,我们是在认认真真地用我们所有的热情给观众呈现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