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亮点多 发展后劲足(聚焦“十四冬”)(2)
作为全国冬季项目综合性体育赛事,“十四冬”在项目设置、竞赛规则上全面对标2026年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等重点和基础大项上设置了青年组,为年轻运动员积累经验、快速成长提供平台。
2005年出生的王晔在女子500米项目上成绩稳步提升。在“十四冬”短道速滑青年组比赛中,她夺得包括500米在内的3枚金牌。在国际赛场,王晔也展现了强劲实力——本赛季世界杯北京站,她获得铜牌;在世界杯德累斯顿站,她勇夺银牌。在本赛季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世界排名榜上,王晔位列第三。
2006年出生的杨婧茹技术出众,在赛场上还展现了突出的战术执行力,同样未来可期。在“十四冬”短道速滑青年组赛场,她收获1金1银1铜;经过短暂调整,她又在韩国江原道冬青奥会上夺得2金1银。
注重普及
夯实项目基础
在竞赛组织方面,“十四冬”对标最高水准。短道速滑项目采用“零抢跑”等国际最新规则,邀请高水平外籍裁判执裁。
短道速滑裁判长由萨拉·亨德森担任,她此前执裁过北京冬奥会、2023—2024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等比赛,经验丰富。亨德森表示,执裁“十四冬”是“令人难忘”的经历。
近年来,短道速滑在国内进一步普及。国家队的保障系统愈发完善,从技术、体能到医疗康复、机能监测,全方位助力队员提升水平。社会层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短道速滑,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日趋多元。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被誉为“短道速滑之乡”,经过多方努力,七台河市探索出“特色校—基础班—重点班—省队—国家队”的人才培养输送模式,培养了众多短道速滑名将。上海市参加“十四冬”短道速滑青年组比赛的运动员主要由社会俱乐部培养,得到冰雪运动协会和体育部门的支持,充分展现了市场化培育、社会化发展的特点。
山东省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取得突破,在“十四冬”混合团体接力上获得首枚全国冬季运动会冰上项目金牌,李文龙、公俐在个人项目上都收获了奖牌,李金恣等年轻运动员也通过比赛收获了成长。
山东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竞训部部长蔡鹏介绍,2010年山东省按照“省队市办”模式组建短道速滑队,在教练杨占宇、刘晓颖的带领下,摸索出“轮转冰”选材新路。“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冬季项目的推广,不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争取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蔡鹏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0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