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秦腔艺术传播途径(艺近人和)(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29 06:32:07
浏览

  剧中饰演李白的易俗社00后演员刘治,以扎实的基本功将人物的恣肆挥洒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刚到易俗社不久,参与的第一场对外演出,就是‘易俗社·梨园夜’。”刘治演得认真投入,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除了李白,铁扇公主、包拯、岳飞等舞台形象也深受观众喜爱。有次演出前,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瞥见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兴奋地跟着演员到了后台化妆间。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男孩,化妆师还给他的脸上描了戏妆。”刘治记得,后来演到《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段落时,小男孩坐在台下,高兴得手舞足蹈。“也许在这一刻,一颗戏曲的种子就发芽了。”刘治说。

  每次演出完都有不少观众走上台来,与演员互动交流。外国游客也常换上戏服,接受易俗社演员的“现场辅导”,和同伴们拍照留念。

  “这就像一场秦腔嘉年华,让观众沉浸在古城的艺术之夜。”“易俗社·梨园夜”策划团队成员蒲国伟说,新时代观众需要新的审美风尚、新的观演关系,“我们一直在尝试探索,通过多场景、多样态、多风格的演出形式,融入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让更多人了解秦腔、喜爱秦腔、传播秦腔。”

  如今,易俗社80多人的表演团队中,90后、00后演员占比已超1/3。在“易俗社·梨园夜”的主题演出中,这些“青春力量”扛起了大旗。

  夜游演出并非个案。近年来,易俗社携手高校等社会力量,设计了折扇、宫灯、绘本、研学服饰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秦腔文创IP;通过经典剧目3D电影等创新尝试,古老戏曲艺术开始拥抱音乐、动漫、数字科技……

  “自1912年成立至今,易俗社弦歌不辍。我们跟随前辈艺术家的脚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看来,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课题。“一方面,我们守住根本、复排经典,‘原汁原味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戏曲传统中,寻找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表达。”

  “守艺人”不守旧,易俗社正不断拓展着秦腔艺术传播的途径。“我们竭尽全力,争取满足更多观众的美育、审美需求。”惠敏莉说。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9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