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14 11:44:07
浏览

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

 

  话剧《生命册》剧照。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

 

  电影《三大队》剧照。
  《三大队》片方供图

 

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人世间》片方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各种艺术样式之间的互相改编和借鉴,是艺术创作的常态。改编也是对经典原作的致敬。改编要不要严格忠于原著?改编如何忠于原著?改编要加还是减,应如何加、如何减?近年来,一批优秀改编作品问世,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本版邀请几位具有丰富改编经验的剧作家,结合当代艺术实践,探讨改编创作的得与失。

  ——编  者  

  

  文化立意和思想性不可或缺

  田沁鑫

  改编,如同在丰收的果园摘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呈现出来

  中国经典文学,往往是明德与义理共生,浩然之志和坚贞操守并存。把经典文学改编成戏剧,正可谓“好风凭借力”。经过千年流变的中国演剧观念,让观众能够在亦庄亦谐、亦悲亦喜中体会“和合之美”,感悟人生道理。

  从文学到舞台,尤其需要一种艰苦的、深刻的、对文学本体的感知,对文学本身传递的文化态度的体认。二度创作要有态度,最重要的是文化态度。文字中表现的精神,舞台创作者要尽可能展现出来。

  我对各种形式的创作改编深有体悟。改编,如同在丰收的果园摘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呈现出来。作家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作,鲁迅先生称其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小说是散文式结构,留白多,为话剧改编带来挑战。改编运用多时空、多角度、平行蒙太奇等舞台创新元素,通过表现主义戏剧的表演方式,呈现人物的形象魅力,将文学中的生死主题凝练为“生命的力量”。

  老舍先生用近百万字写就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人们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话剧改编将其提炼为三幕戏,只保留了原作中的祁、冠、钱三家人,设置了一个说书人的角色,对小羊圈胡同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命运沉浮做出概括性的引述和描绘,将小说中的散点事件凝练成焦点。

  话剧《北京法源寺》改编自同名小说。话剧保持了历史正剧的面貌,也充满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趣味。剧中人物间的冲突以相对集中的语言形式呈现,通过大量台词和大段独白产生戏剧冲击力。时空结构虽碎片化,但故事性没有弱化,思想的震撼力还在。话剧《北京法源寺》演出8年来,深受观众喜爱,为探索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叙事表达,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提供了参考。

  改编也是“转译”,用舞台美学让文字“立起来”。当年,在《四世同堂》剧本完成一稿之后,便开始舞美创作。因为舞美的空间设计,决定了下一稿的剧本结构。这是个有趣的创作现象,先讨论出一个可实现的舞台空间,而后将鸿篇巨制“装”进去,再按舞台空间流向铺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