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如何开拓艺术空间(4)
优秀文学作品是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优秀作家有丰厚的生活积累,着力关注“人”、表现“人”、塑造“人”。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中的人物、情节、细节、语言,都是从作者生命体验中提炼的,是用心、用情、用才华凝结而成的。深厚的生活体悟,灵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形式样式……这些都为戏剧改编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应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之邀,我将《生命册》改编成话剧剧本。作者李佩甫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丰盈的艺术世界。改编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三改”“三不改”的原则:编剧要热爱改编的小说,如果不认可原作,就不要改;要对原作有整体性的发现,没有看懂读透小说,就不要改;要有能力把文学转换成戏剧,没有再创作的能力,就不要改。
带着情感,“吃透”原作。改编《生命册》,我花了3年时间。反复研究小说,仔细揣摩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构,寻找改编成舞台剧的各种可能性。李佩甫说,他把50多年的生活积累都放进了《生命册》中。我和导演、舞美、作曲前往河南采风,向李佩甫了解其写作动机、写作背景、写作中的种种想法……黄河辽远苍茫,大地岑寂苍凉,一个个村子,一户户人家,一处处生命现场,激活了我的想象,深化了我对原作的理解。小说主人公和我是一代人,我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融入其中。
在“吃透”原作的前提下,保留原作最有价值的部分,特别是原作的“魂”与“神”,不能改丢了,否则辜负了作者,观众也会失望。
戏剧化、舞台化,是改编提炼取舍的关键。一旦动笔,就要按戏剧规律干,扬戏剧之长,展戏剧魅力。改编者的“气场”和小说家的“气场”相互激荡,才能让观众得到戏剧与文学的双重美感。
原作体量大,结构独特,叙事主干是主人公走出乡村闯荡,其间出现很多人物,展示了人物群像和各不相同的人生故事。戏剧是人物在情境中行动的艺术。我提炼出打动我的人物行动线及内心线,改编时保留“主干”,即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又保留最生动的“枝干”,即老姑父、梁五方、虫嫂、杜秋月等人的故事。3年间,多次调整剧本结构,人物在我心中“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选择戏剧叙事样式,建立舞台演出形态,对改编文学作品至关重要。我选择叙述体戏剧体结合、写实写意结合、再现表现结合的叙说样式,将多种表现手段熔于一炉,让演出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当前,戏剧演出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好戏少,震撼人心、生命力长久的戏更少。戏剧急需文学为之输血补钙。
改编优秀小说将文学带回了剧场,它为戏剧注入新的能量。惟有戏剧文学出现突破,才能更有力地带动整个戏剧出现突破,不断向真正具有艺术品质的戏剧挺进。这种景象的出现,需要从剧作家开始,从戏剧创作开始。
(作者为编剧)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