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29 23:04:01
浏览

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图①:河南宜阳苏羊遗址出土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盆。
  图②: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墓室葬车。
  图③: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植物种子。

 

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图④: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出土枝形器。
  图⑤: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出土玉琮。
  图⑥: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木船模型。
  图⑦: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7号建筑。
  本文图片均为国家文物局提供

 

  日前,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选结果发布。这10个项目是2023年田野考古的突出代表。终评会现场,专家感叹:近几年“十大”评选总是难分伯仲,今年是“最难评选”的一次。

  参加终评的22个项目涵盖的时空跨度之广前所未有,既有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又有八九十年前的东北抗联革命遗迹,既有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洞穴遗址,又有水下1500米的南海沉船。重大发现密集扎堆,展现我国考古事业加速发展的景象。跟过去相比,近年的考古呈现哪些新趋势?

  “填补空白”“改写认知”

  背后是科学布局和长期规划

  从人类演化、农业起源到考古学文化类型,重要的考古发现不断“填补空白”“改写认知”。

  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和最早记录一直在改写。人类如何一步步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如何适应高原?这个学术课题一直很吸引人,西藏革吉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的考古发现,提供了部分答案。

  6年,10个探方,2万余件出土遗物,分属3个不同时期,其中,最早的人类生存遗迹为约10万年前。“近年来,青藏高原考古不断取得突破,如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已经把古人类登上高原的时间推至距今十几万年前,但这些遗址多在高原东部边缘,海拔在4000米以下,而梅龙达普位于高原腹地,海拔4700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凌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史前大型洞穴遗址,人类在这里有过长时间的大规模活动。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距今10万—1万年的连续文化堆积和文化序列,展现出本地区人类的连续发展历史进程。特别是距今7万—6万年的第二期旧石器文化发展态势,直接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东亚古人类灭绝的推论,展示出本地区乃至中国与东亚早期人类与文化持续演化发展的路径。

  学界一般认为,定居的生活方式始自农业起源阶段。河北尚义四台遗址的发现却表明,狩猎采集经济模式支撑下也会出现定居,尤其是在农业资源相对贫瘠的边远地区。尚义四台遗址包含距今10400—6400年间的文化遗存,旧、新石器时代在这里无缝衔接。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最早的定居村落,距今约万年前,有数量丰富、一定布局和完善功能的房屋群建筑遗迹。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看来,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演化最基础最漫长的阶段,涉及人类共同的兴趣,具有高度的国际性,中国在关键区域、关键时段的发现一直被世界关注。

  崧泽文化圈是如何形成、发展至良渚文明的?学界普遍认为,良渚玉器制作可能受到凌家滩文化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什么路线传播的?夏商文化南下的路径在哪儿?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皖东南地区。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的发掘,补上了这块空白,证明了太湖西部延续近4000年的文明传播走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