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29 23:04:01
浏览

  公元前1500—1000年的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首次揭露柴达木盆地面积最大、既有居址又有墓地的诺木洪文化聚落,冶铸遗存堆积的发现,对于了解西北地区青铜冶铸手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方辉所言,填补空白、链接缺环、改写认知的很多考古新发现其实都有着长期的学术积累,是认真谋划、科学布局、厚积薄发的结果。

  打开封存的“时间胶囊”

  提升历史画面的“分辨率”

  在有着大量倒伏古树的河畔森林,先民采集橡果、李等30余科若干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狩猎从大型的熊、象、犀牛到鱼、鸟等囊括海陆空的几十种动物,喜欢用硅化木这种特殊的石器,会用火,也会在骨头、石头、橡果上刻划平行线、十字等神秘图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的发掘,还原了一幕5万—7万年前的大型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现场。

  他的名字叫“昌”,出生于战国末期的乌江下游腹地,响应汉高祖招募参与伐秦,官至御史,死于任上,归葬家乡……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的遣策、干支木牍等遗存,勾勒出西汉初年一名官吏的一生。

  得益于饱水埋藏环境,历史的片段被完好封存起来。宛如一颗时间胶囊,静静等候几千年、几万年,直到考古工作者将其打开。这两个遗址发掘成果之丰硕,并非特例。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精细化,考古发现能揭示出更多细节,为我们复现古人生活的“高清”画面。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出土的双辕车备受关注,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双辕车实物。“双辕车的历史,以往我们都认为是从秦汉开始的,现在看来,商代晚期就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指出,这辆双辕车,可能跟文献中记载的“大车”“牛车”有关。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C区1号墓出土的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见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出土的六羊独辀车,六羊并列成一排,身上有类似驾马的铜环铜带扣,可以看出正处于驾车状。这些新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人出行、古代车制演变提供了鲜活资料。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内蒙古清水河后城咀石城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建筑群等的发现,刷新了我们对古代建筑形制和工艺的认知。屈家岭遗址的史前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是目前已知的构成要素最为完备的史前水利系统;数量众多的大型“磉墩”,工艺复杂考究,需要经过挖走软基层、填黄土堆筑台基、挖坑、烧烤坑壁等五六道工序。

  后城咀石城址具有目前考古发现的龙山时代最为复杂的城防体系,包含由三重城垣及附属建筑构成的三重防线,以及由壕沟、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构成的“明沟暗道”地下交通网络。这套立体城防系统,显示出防御对当时先民的重要性,为城防体系的考古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四角坪遗址建筑群建造于秦代,规划严谨,主次分明,呈中心对称格局。与人们熟知的后世礼制建筑不同,建筑群中心位置为一个天井,铺有地砖并用高超的填缝技术形成密封地面,其下还有陶排水管穿过。《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礼县作为秦人的发祥之地,亦在巡视范围之内,四角坪礼制建筑群很可能与始皇帝西巡所准备的祭祀场所有关。

  多学科考古持续深化

  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

  南海深处,水下1500米。一艘满载货物奔赴远方的明代木船躺在海床上,散落出的青花碗、珐华梅瓶、素三彩鹤形壶、铜盘、灯台……琳琅满目。离它东北约12海里处,另一艘满载乌木回航的船只同样遭遇不幸,再也不能抵达家乡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