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的方式滋养和传播文化(艺近人和)(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23 01:02:02
浏览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非遗里的河南》。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挖掘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与民间手艺,让人爱不释手,连店内的座椅都是非遗文创产品——洛阳黄河鼓。“这是我国北派制鼓技艺的代表,有1000多年的历史。”洛阳白马寺镇陈氏制鼓技艺传承人陈义超说,“我国南方地区的鼓多为小鼓,鼓声较高。中原地区多为大鼓,敲击起来气势恢宏。”

  店内低悬的商丘鱼灯,色彩明艳,灵动生趣,放到如今,审美也不过时。“它以竹篾为骨,宣纸和丝绢绷糊,用矿石原料彩绘而成。节日夜晚,点一盏鱼灯出门,很拉风。”商丘鱼灯第四代传承人王改新说。她把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鱼灯制作工艺,又传承给从事美术工作的侄子王站,姑侄二人结合新的审美,创新丰富彩灯形貌。“一盏小小的鱼灯,寄寓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作鱼灯,是传承家族技艺,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站说。

  游客宋歌没想到,《纸上河南》把“纸和皮”玩出了这么多花样儿,汇集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信阳罗山皮影、特色风筝、剪纸、花灯等传统手工艺。“在《纸上河南》,我还能亲手体验制作这些非遗工艺品,与中原文化来一次深度交流。”宋歌说,“《布老虎与泥泥狗》中以布艺刺绣和泥塑彩绘为主的河南民间玩具,既保留了我儿时的记忆,又迭代升级,样式更潮,功能更多。”

  当游客们从充满戏剧性和文化味儿的一个个“方格”中离开,他们又会看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那夯土墙的背面写着:“请别忘了,河南的土。”从这里走出的游客们,难忘这里的戏、这里的美。如一篇观后感中写的那样,“河南的麦田里,不仅生长麦子,也滋养艺术、涵养文化。”

  以情动人

  “只要我们足够真诚,观众一定能感受到”

  如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人气越来越旺,2023年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观剧人次突破1200万,其中85后观众占比达85%。

  如果想把“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所有演出、每个细节都看遍,一天是不够的,两天有些紧张,三天大概刚刚好。不少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因为这里的作品很有意思,好东西太多了!”的确,这里考验的是创作者的积累和诚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说:“我很自豪,这样的作品出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出现在这样期盼的目光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个成效来自我们对这片土地发自内心的感情,来自我们敬畏文明的姿态,来自我们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展现出来。”

  这里的真诚体现在细节上。今年春节8天假期,观剧人次超过100万,全天12万座次座无虚席。怎么能让观众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充盈起来?工作人员们拿出看家本领,亮出才艺。春节期间,他们游走在各个剧场排队区,跳了近5000分钟的舞蹈,表演了超过8000分钟的魔术,趣味丛生的近景小魔术,受到了排队区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看着这么多排队的游客从急躁到安静再到欣赏起我们的表演,特别欣慰。只要我们足够真诚,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园区工作人员李磊说。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