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丝绸文化金名片(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01 21:50:01
浏览

  改革开放后,中国丝绸业发展迅猛,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市场丝绸热背景下步入黄金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跨入自动化电子信息时代。20世纪末通过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实施“东桑西移”“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等措施,中国丝绸走出低谷,传统丝绸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元素,重放异彩。

  讲好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故事

  李启正说,自嫘祖始教民育蚕、缫丝制衣之时起,丝绸便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及至汉唐,丝绸之路贯通东西,绵亘万里。中国的丝绸制品,凭借其优雅、柔和、飘逸的高贵属性和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独特美感,风靡东西,驰名宇内,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正式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展开新的画卷。

  李启正说,在丝绸文明和文化的引领下,丝绸产业也再次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东桑西移”成功实施,蚕桑丝绸业成为当时广西、四川、云南等地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第一个丝绸国际标准由中国牵头制定并实施;“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丝绸双面数码印花”“医用蚕丝材料”等丝绸创新科技和延伸产业不断涌现。

  以中国丝绸为主体的中国服装,既立足于本土,又结合国际流行潮流,逐渐由民族化走向国际化。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时装馆,诠释了中国霓裳的发展。展厅内,一款款中国设计师的设计服装,用新技术赋能,融合东西方艺术,彰显文化自信。刺绣装饰融入旗袍体现华丽,彩绣腰带和腰间玉佩彰显庄重,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既是对传统旗袍的创新,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意。运用传统编织、针刺和印染工艺,呈现“天”的轻盈飘逸,亮相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天”系列秀服,传承了传统纺织和印染工艺,运用现代立体裁剪和3D成型技术,并大面积采用手工针刺工艺,产生水墨画般的效果。

  丝绸的修复技术,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另一张名片。在修复技术馆,“风宪衣冠: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首次展出了浙江桐乡濮院镇出土、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完成的12件纺织品文物。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依托单位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接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纺织品考古、保护、研究项目,如敦煌莫高窟出土丝绸、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合作纺织考古等,并发起倡议成立了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

  季晓芬说,未来,中国丝绸博物馆将创新打造“丝绸博物馆+蚕桑丝织非遗馆”的双馆模式,以“丝绸之路周”“国丝汉服节”“国丝环球展柜”“陌桑中国”等特色品牌,努力讲好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故事,不断擦亮丝绸文化金名片。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2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