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影像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观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12 01:37:01
浏览

纪实影像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观察)

 

  纪录片《龙游石窟:无尽之洞》海报。
  出品方供图

 

纪实影像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观察)

 

  纪录片《沿着运河看中国》海报。
  出品方供图

 

纪实影像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观察)

 

  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现场。
  论坛主办方供图

 

纪实影像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观察)

 

  巴西泰坦尼制作有限公司制作人莉莉安娜·罗查·卡瓦萨(右)在广东珠海北山社区体验书法。
  论坛主办方供图

 

  文化交流离不开平等、坦诚与友爱。这些都与纪录片的气质品格相契合。

  日前,由“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简称:BriDoc)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近百位纪录片专家学者、导演及机构负责人围绕“文明的价值与影像的力量”主题,共同探讨纪录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交流及全球文明互鉴中的价值。

  

  传递共同情感

  “当今世界的不同文明之间需要更多互联互通,通过横向、纵向的交流,开展坦诚的对话。”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主席达雅·屠苏表示,很多人无法亲身去感受和了解世界各地人文历史,影像则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通过影像方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社会与人生,纪录片能够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在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中,英国导演柯文思把镜头对准普通中国人:一名偏远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女卡车司机、一群民营企业家……影片用电影式的美学风格展现人物命运,表现个体的自强、坚韧,直击人心。该片在国内外主流媒体播出,赢得海内外观众广泛赞誉,为更多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影像能够激发情感,构建同理心,在捕捉与传递人类共同情感、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柯文思说。

  五洲传播中心总编辑井水清介绍,自2021年起,五洲传播中心与《今日美国》共同推出“姐妹城市”系列,制作了《北京与纽约》《上海与旧金山》《南京和圣路易斯》等节目。“在对两国不同的城市风景、美食人文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艺术、美食的喜爱,对家乡、家庭的眷恋。正如我们在片中所表达的,‘虽远隔万里,却心灵相通’。”井水清说。

  “尽管文化有差异,东西方对于精神世界的表达存在共同的内在逻辑。”浙江卫视总编室原副主任许继锋在创作纪录片《复活的南宗壁画》时发现,尽管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不同的表达路径,但是最终抵达的精神境界高峰是一致的,因此,纪录片创作者也要寻找到一条美美与共的表达路径,以实现最佳的国际传播效果。

  2023年在江苏卫视播出的人文纪实观察类节目《子夜外卖》,以外卖小哥为故事主角,采用全程跟拍的方式,记录外卖小哥接单和送货途中的见闻,从微观视角折射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反映欣欣向荣的社会,获得了第28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社会关怀类节目”。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看来,该片将“我们想讲的故事”与“国际受众想看的内容”巧妙结合,从小切口传递社会温情,诠释了真实打动人心的力量。

  讲究叙事技巧

  一部纪录片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至关重要。论坛现场,在纪录片创作与传播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分享了他们的探索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