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呵护好传承好我们的典籍(2)
下一步进行“分书重编”的工作。《永乐大典》具有资料性、工具性,其中引用的文本对于研究者具有3个功能:找到已经失传的古籍,找到传世古籍的早期版本,找到分类的资料。杜泽逊和学生们采取先拆书再重新编排的办法。杜泽逊说:“就像拆房子,拆的过程中知道当年是怎么黏合起来的,把拆出来的砖、瓦、木头分类。”按照计划,拆完后将形成《永乐大典》版本的《诗经》《周易》《史记》《汉书》等。全部完成后,再形成一个“分书重编”版本的《永乐大典》,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杜泽逊研究生一毕业,就参加了王绍曾主持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还参加过季羡林、戴逸两位专家主持的重大项目。作为“《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项目主持人,他坦陈对许多参与的学者怀有一份歉意。重大工程势必旷日持久,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古籍整理被视为冷门学问,要求参与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在考核、待遇等方面不断完善,大家才能更无后顾之忧,在冷门中沉得下心、钻得进去。”杜泽逊说。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先接触文化遗产,看得懂,才能传承,进而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杜泽逊说。千方百计呵护好传承好我们的典籍,“把这件大事办好”,任重道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