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振翅向蓝天(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21 22:25:01
浏览

  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参观,对机身上的五角星很是好奇。园长安秀娟告诉他们:“五角星数量代表这架飞机曾经击伤击落的敌机数量,驾驶这架战机的飞行员名叫刘玉堤,创造过一次空战击落4架敌机的纪录……”

  刘玉堤的儿子刘飞保说,老人临终前,挣扎着抬起枯瘦的手,强忍身体的剧痛,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写下“大大发展轰炸机”。

  刘玉堤的家人中有8位投身空军,从事与飞行有关的工作,外孙陈浏是最年轻的一位。2019年10月1日,歼—20受阅编队首次飞过天安门上空。陈浏,就是5名歼—20飞行员中的一员。

  米格—15、歼—7、歼—10、歼—15、歼—20……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完成了从飞机维修到引进生产,到自主设计,再到自主创新的连续跨越。

  这其中,歼—10型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先进飞机。它的研制成功标志我国进入了世界上能研制三代战斗机的少数强国行列。

  博物馆里这架机身有些斑驳的1001号歼—10战机,是1998年3月23日首飞时使用的原型机。

  “航医说,让我上飞机之前量个脉搏。她一量,一分钟150多次,平时咱一分钟60多次的脉搏。”试飞员雷强回忆驾驶歼—10战机首次试飞的场景,“这架飞机还从来没有离过陆地,很有可能上去就回不来。”

  国外新型飞机研制,新品采用率通常不会超过30%。歼—10作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使用的高新技术超过了60%。新品采用率越高,技术跨度越大,风险就越大。

  滑行、加速、起飞……激动人心的20分钟过后,雷强驾驶着歼—10战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下飞机时,所有人冲他欢呼鼓掌,雷强却扭过头哭了。

  他把首飞纪实的录像带拿回家播放,父亲雷雨田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看了一遍后,老爷子说,你们都睡吧,我再看一会儿。到半夜,一看怎么还有灯光,我发现父亲坐在小板凳上还在看,流着眼泪。”雷强说。

  漫步航空博物馆,从国产第一批第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到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从强击机、轰炸机到运输机、直升机,从我国第一架预警机到第一架电子干扰机……如今,国产各种型号的飞机已琳琅满目。

  从“飞两遍”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飞机成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2019年国庆阅兵,168架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后,“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这句话迅速刷屏网络,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溢于言表。

  1949年9月,刚刚成立的南苑飞行中队,接到了一项历史性的光荣任务——开国大典受阅飞行。

  “考虑到当时飞机只有17架,周恩来总理提出,领队的9架飞机飞行速度快,可以在通过天安门后立即折返,再飞一遍。”博物馆讲解员万辰走到一架P—51型战斗机前介绍,“这就是开国大典上飞了两遍的飞机。”

  开国大典那天,飞机从天上呼啸而过,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同学们则用一辆推车,载着亲手做的纸飞机灯,通过检阅台。

  “纸飞机灯游行时,有人对着我们高喊‘希望你们以后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来’,我走在队伍中,热泪盈眶。”作为表演方阵一员的程不时,如今已白发苍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

  收藏于航空博物馆的歼教—1教练机,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和第一种喷气式飞机,程不时任总体设计组组长。还有新中国出口最多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自行研制的超音速飞机强—5……博物馆里不少飞机,都印刻着程不时奋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