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振翅向蓝天(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3)
2017年5月5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腾空而起,作为专家顾问团成员,程不时拄着拐杖全程观看。“我感到这就是历史,一个前进的历史,走向辉煌的历史!”老人饱含热泪。
博物馆室外展区中,一架民用客机上红色的“北京”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架“北京”号客机,开辟了天津—汉口—广州航线,见证了国内民用航空线的正式启用。
1950年8月1日,“北京”号载着20余名乘客从广州起飞,依次越过珠江、长江、淮河和黄河四大流域,从山峦起伏的华南飞向华北无边的大平原。
70多年后,2023年5月28日,一架同样从南方飞往北方的飞机载着130余名乘客稳稳降落。“坐在C919国产大飞机上,我感到无比自豪。”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的到达大厅,参加商业首航的乘客兴奋地讲述着乘机体验。
如今,新中国民航业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3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达125976.6万人次,空运网络不仅遍布全国,也早已布满世界各地。
博物馆中心广场上,一组铜铸雕塑矗立在长180米、宽24米的大道上。大道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雕塑为开端,他向着天空,昂首挺立。
“冯如是中国设计制造飞机并成功飞行的第一人。1911年,他带着自己制造的两架飞机从美国回到祖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博物馆副馆长刘建同说,“一代代航空人以飞翔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扬起了奋飞的翅膀。如今,飞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老百姓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当历史照进现实,希望每个观众都能感受到这股向上的力量。”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2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