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大士院(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8-18 09:03:01
浏览

  白糖糕是经典南昌特色小吃之一,大士院有十几家卖白糖糕的铺子,但胡美永的“老南昌白糖糕”最为出名。17年前,他捡起家中祖传手艺,开始摆摊卖白糖糕,1元1个。他先后辗转上海路、万寿宫等地,2017年在大士院开起了自己的店铺,价格不变。炸得金黄的白糖糕酥香软糯,口碑在街坊邻居间传开。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后,胡美永只要开张,就有顾客排长队购买,客流高峰时一天能卖出上万个白糖糕。

  “利润的确很薄,但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人家吃了,才知道好吃。保持价格不变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吃到。”胡美永说。除了店里的生意,他还会接酒店、餐厅的生胚订单,同时正在申请注册商标,争取在一两年内实现转型。“名气出来了,就想正规化,把它做成品牌。”

  细水方能长流,大士院的繁荣,靠的就是市井烟火气和物美价廉。以龙头商家为代表,大士院已有30多户商家自发成立“商家发展联盟”,规范经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而杨邸著所在的大士院运营管理指挥部则正在对辖区内所有商铺的租金、产权和产品单价进行摸底,以期通过定期督导和检查来稳定租金和物价;此外,也对新申请入驻的业态进行把关,让更多代表南昌特色美食的商家入驻,既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又避免街区向过度商业化发展。

  当品尝地方小吃成为旅行必选项,一块白糖糕、一碗粉可能承载着游客对一家店甚至一座城的印象。对此刘月华深有感触:即使是现在“流水线式”的操作,也要尽力保证质量水准,不辜负顾客的期待,而来自顾客的肯定,也给了她别样的满足感。

  “没想到,我们南昌拌粉的包容性这么强,外地朋友都吃得惯。”不忙的时候,刘月华喜欢跟外地顾客交流,讨论各地饮食文化,也有游客主动分享旅行感受。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圆脸哈尔滨小伙子,去年夏天吃完粉后,专门跑到拌粉区,等刘月华忙完手里的活,向她竖起大拇指,说粉很好吃,不枉特地跑来,回去也会想念这里的粉。“我现在还记得他脸上洋溢的笑容,那已经不只是一碗粉能带来的快乐了,真的很美好。”刘月华说。

  亲民的价格,乡愁的味道,大士院的烟火气里凝结着许多外地游子的乡土情结。胡美永记得,一个小时候在南昌长大的上海人,每次回来必到他店里买白糖糕,带回去给在上海的家人吃。

  “人多了好啊。”戴小平说,大家都客客气气地,力所能及地帮忙、引路;环境好了,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说话变得文明了。大士院居民的生活变了,又好像没变。对他来说,除了跟来店里的游客聊聊天、指指路,其余时候还像以前一样。

  暮色渐浓,三三两两的游客还在大士院街上逛着,水煮摊边坐着几桌吃夜宵的年轻人,不时有骑电动车回家的居民经过。戴小平的玩具店里,花花绿绿地摆着一排排跳绳、泡泡棒和水枪,只零星添了几样诸如写着“南昌”字样折扇的旅行纪念品。他想过把店面转让出去,但孙子还在附近的小学上学,那里的孩子们也照旧过来买东西。

  “赚钱没那么重要。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还是有感情的。”戴小平边说边揽住了一旁玩耍的孙子,“希望这里越来越好。”


(责编:杨曦、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