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17 06:36:01
浏览

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版画《天下共月圆》,作者宋源文。

 

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中国画《嫦娥奔月》,作者任率英。

 

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中国画《举杯玩月图》,作者南宋马远(传)。

 

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中国画《月曼清游图册》之“琼台玩月”,作者清代陈枚。

 

中秋月 画中情(古悦新喜)

 

  版画《中秋》,作者赵宗藻。

 

  风露清,月华明,又是一年中秋时。从“中秋夜迎寒”到“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中秋是文化符号,蕴含家国情怀,总能触发人们的无限思绪,并在文人墨客笔下演绎出高远的境界。文脉悠长,思接千载。中秋之际,以书画为载体,一起展卷而观,可以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同赏天上月,共品人间情。

  情寄苍穹的文化想象

  时间的流动、四时的轮转,让古人对宇宙产生了神奇的感受。仰望苍穹,日月是最引人瞩目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春朝朝日,秋暮夕月”之礼。“夕月”等多种风俗汇合,逐渐演变为中秋节,至唐朝成为全国性节日。

  一轮明月,千种情思,对月祈福是其中之一。五代佚名《浣月图》,就表现了“拜月”的习俗。富丽祥和的画面上,明月皎洁,高挂天际,曲栏庭院中虬松苍郁、梧桐丰茂,各种花卉竞吐芬芳,人们身着盛装,一派祥和之景。明代杜堇《祭月图》则更加详细地描绘了中秋祈愿的情形。月下的庭院中,架设围屏,陈列供桌,桌上摆放红烛、香炉、瓜果等物,寄寓祈福、团圆之意。画作中人物形象各异、内容丰富饱满、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生动传神,成为研究传统节庆习俗的鲜活史料。

  对月亮的遥想,也催生了多种与中秋相关的绮丽传说,妇孺皆知的当数“嫦娥奔月”。这一故事,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多有描绘,尤以河南省南阳市汉画馆珍藏的《嫦娥奔月》画像石最为典型。作品生动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汉代独特的天文观,意味悠长。后世画家将神话传说融入生命体验,不断丰富这一主题的文化内涵。比如,南宋刘松年(传)《嫦娥月宫图》、明代唐寅《嫦娥执桂图》等,以不同的风格刻画了嫦娥在月宫中的生活景象,并添以桂树、玉兔等意象,使遥远的广寒宫多了几分人间冷暖,也传递出不同的思绪与寓意。现代任率英创作的《嫦娥奔月》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张富有装饰性的工笔画,融入了古代壁画的技法,某些造型借鉴了历代相关作品,画风兼具传统意韵与现代美感,人物形象更是融入时代精神,受到百姓喜爱。其作为年画印刷后,发行量达上百万。明代陶成《蟾宫玉兔图》、清代李世倬《桂花月兔图》以及现代齐白石《桂花墨兔》等,则跳出对人的描绘,借由圆月、玉兔、桂花等典型元素,将优美传说演绎得含蓄清雅,既实现了艺术创新,也丰富了中秋文化表达。

  浪漫的文化想象让“嫦娥奔月”的传说不断被创新演绎,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航天事业发展,“嫦娥奔月”的传说被赋予新的意义,关于月的艺术表达也为之一新。像王法中国画《登月》、卢治平版画《浦江畔,青山下,星空里》等,皆聚焦新时代人们逐梦太空的步伐,以艺术化的语言镌刻人类对宇宙的永恒追求与思考,让古老的传说焕发新活力,也赋予中秋传统文化内涵更多时代价值。

  对月抒怀的人文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