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物新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
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应保尽保”理念渐入人心。长城、石窟寺、文物建筑、廊桥、革命文物等保护有力推进。持续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从去年11月以来,我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截至9月23日,全国已复查25.3万余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率占33%;已调查发现1.8万余处新发现的文物,新发现比例达到7.2%。
关强介绍,普查开展以来,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00%组建。各地调集古建院、考古所、文管所,还有一些高校的力量,组建了普查队5000余支,普查队员4.5万余名。各级普查办都组织开展了普查培训,确保普查队员在上岗前都得到培训,现场培训共计6.1万余次。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建筑占比62%。在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建筑占比是53%,总数超过了40万处,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我们不仅关注国保单位的保护修缮,也将视野延伸到了文物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延伸到了预防性保护路径的探索,部署实施了预防性保护的试点工作。”
在文物安全方面,近3年来排查整治各类文物安全隐患和问题24万余项;全国30.6万处文物博物馆单位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31个省份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告公示全覆盖。自2022年9月新一轮3年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00余名,追缴珍贵文物3100余件,一般文物47万余件。关强说,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持续加大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力度,严格查处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强化执纪问责,推动地方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责任。
文明研究阐释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知,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推行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在24个省份落实落细。
关强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18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99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有序实施,郧县人、皮洛、良渚、二里头、三星堆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阿、中非联合考古深入开展,中国考古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将重点推动重大历史问题的攻关,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设好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促进多学科、跨区域专业力量、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关强说。
文物传承利用成风化人
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13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187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成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以文物为题材和灵感的“国潮”“汉风”文创,增进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