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有了更多“打开方式”(视线)
图①: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壮美如画。
邵 颖摄(影像中国)
图②:外国游客在湖南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玻璃桥上参观游览。
吴勇兵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湖南省常德市常德河街,外国游客体验非遗美食擂茶的制作。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图④:重庆市洪崖洞与渝中区夜景。
蒲蜀禾摄(影像中国)
图⑤:新疆喀什莎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一角。
张旭鸿摄(影像中国)
图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外国游客与村民演员在红瑶民俗文化表演中互动。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
图⑦: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梯田景观。
吴革新摄(影像中国)
图表数据来源:外交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从缩减候检时长、推行自助申报等口岸便利化举措,到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扩大2小时高铁出行圈等多元交通方式,再到“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方式覆盖多样消费场景,外国游客体验了从入境到抵达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全程便利。
随着旅游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外国游客在华旅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追求沉浸式体验。他们或漫步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或聆听京剧、观赏非遗、逛博物馆,品味文明交流互鉴之美;或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体验中国人的“烟火气”。同时,他们也乐于尝试无人驾驶网约车、电子支付,体验中国的发展成果,中国游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编 者
北京故宫的红墙黄瓦间,不同肤色的面孔汇聚一堂;上海外滩的霓虹灯下,各国语言交织成欢快的交响;敦煌莫高窟内,千年壁画诉说着文化交流的历史;黄山云海奇观里,迎客松吸引着四海来客的热情……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游”成为热门搜索词条,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华夏大地迎来了热闹非凡的景象。据国家移民管理局9月18日通报,今年中秋节期间,外国人出入境55.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2.2%。
中国游,可以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北京动物园里,记者遇到了特意前来“拜访”大熊猫萌兰的卢森堡姑娘索菲娅。得益于今年3月中国扩大免签国家范围的政策,符合条件的卢森堡公民可以免签入境中国。索菲娅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了这场中国之旅。“拿着护照就来了!”她兴奋地说道。按照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推荐,索菲娅已经打卡了多个景点,并强烈推荐大家都来中国看看。
截至8月底,对15国试行免签入境15天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6个国家互免签证,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持续优化支付服务……近年来,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政策措施,拉近了外国游客与中国的距离。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
数据显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成都、西安、重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珠海、厦门等地则以美丽的自然风光热度高涨。今年暑期县域市场入境游订单量激增,大理、义乌、延吉、九寨沟、桐乡等地成为海外游客的新宠。
青年人是来华旅游的主力群体,更是旅游宣传内容的积极创造者。当前,海外社交媒体上文旅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无论是网红博主还是普通游客,都愿意在线上分享他们丰富多彩的中国行经历。在他们的镜头下,中国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形象跃然呈现。
中国游,热度背后的吸引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