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作品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需
原标题:用好作品回应时代之需、人民之需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一批兼具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优秀影视作品脱颖而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电视剧、电视文艺领域的创作成绩,也是电视艺术创作发展的生动缩影。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审视,有助于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近年来,我国电视艺术创作在聚焦主题主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创新等方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抒写出行业蓬勃向上、繁花竞放的生动景象。电视艺术创作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北京冬奥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等重大主题,更加自觉地把艺术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进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电视剧《县委大院》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奉献;《问苍茫》回答了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大山的女儿》彰显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欢迎来到麦乐村》从援外医疗视角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电视文艺栏目《“这十年”主题系列节目》全景式记录了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电视剧《超越》、电视动画节目《冰球旋风》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电视综艺节目《海洋公开课》反映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电视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借桥梁史勾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缩影。
电视艺术创作者生动阐释“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文化自信,从文明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深入阐释“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电视剧《天下长河》、电视综艺节目《最美中轴线》(第三季)、电视戏曲节目《戏宇宙》(第二季)、电视纪录片《何以中国》《扎什伦布》《寻古中国》《定风波》等,从不同维度汲取文化遗产和古典艺术精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载体。
电视艺术创作者不断提升原创力,追求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与丰富度,在不断拓展创作边界中满足观众新的审美期待,让作品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特征。有的作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使创作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电视剧《三体》巧妙地将硬科幻、高悬疑元素融于一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科幻的巨大魅力;少儿电视节目《虫虫世界漫游记》首次运用微距探针式镜头打造出虚实结合的奇幻昆虫世界,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有的作品地域特色愈发浓厚,探索风格创新与品质升级。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繁花》《去有风的地方》等深入开掘地域文化资源,以风格化表达对不同地域所蕴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精神进行了生动展示,扩展了电视艺术的审美空间。此外,电视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以音乐为媒搭建两岸交流平台,激活了蕴藏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深沉情感;电视文艺栏目《山水间的家》创新性地使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架构,每期深入两个乡村实地探访,为文旅融合发展树立榜样、传播经验。
这批优秀作品为全行业树立起了品质标杆,之后如何创作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意愿的高质量作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电视界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把准创作方向,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涌现出来。近年来,具有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形式创造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收获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未来也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电视艺术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二是探索产业改革,不断打开行业发展新空间。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电视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创作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生产出更多满足人民新期待的好作品。三是扩大政府奖的影响力,让其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有效。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由10家卫视进行电视大屏实况转播,累计观看户次达2069万,综合收视率是上一届的4.95倍;优酷网络直播点击量1651万,创近三届最高,在行业和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为充分发挥政府奖的导向作用,汇聚广电行业发展合力,本届典礼期间还启动了“飞天—星光计划”,举办了“飞天—星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开展了“飞天—星光·采风行”活动。未来的评选表彰工作可探索在非评奖周期举办相关配套活动,推动评奖工作常态化、日常化,提升政府奖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赋能地方文旅,让“一部作品带火一座城”的现象不断涌现。电视艺术作品不仅为地方提供了一个展示地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契机,提升了地方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地方打造文化影视产业新增长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未来,可进一步发挥电视艺术创作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