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2)
在日常生活出现“虚拟现实化”趋势的时代,可感知、可触及的“现实”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因此,线下宣传发行还应致力于突破屏幕界限,在物理空间中构建电影文本与线下观众的直接互动,营造富有沉浸感、参与感的场景化消费体验。如《长安三万里》片方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构建数十米长的长安街景画卷,布置诗句屏风,邀请“不倒翁小姐姐”与“盛唐密盒”演出中的角色“房玄龄”“杜如晦”现场助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盛唐时代中。网络剧《一闪一闪亮星星》播出时,台词“张万森,下雪了”成了网络流行语。该剧衍生的同名电影根据这句台词打造特殊观影场次“下雪场”。影片结束时,故事里开始下雪,影厅里也飘起“雪花”,使剧情与现实完美呼应,吸引了大批观众购票入场。而这一做法也成为网络热点事件,助力电影本身的宣传推广。
打造“电影+”模式
释放文化价值
随着电影产业发展,跨行业、多模态合作方兴未艾。近年来,从业者纷纷试水“电影+”业态,推动电影与文旅、文博、科技等领域的资源共享与双向赋能。
比如,“电影+城市”模式可以让电影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碰撞。很多电影都会出现城市的意象,但如果城市在影片的影像表达中具有较强辨识度,甚至成为影片风格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称为“城市电影”。比如《长沙夜生活》就是一部典型的城市电影,该片通过讲述生活在长沙的几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长沙这座城市的精神。动画电影《白蛇:浮生》虽然不是城市电影,但也将银幕影像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该片改编自民间文学故事“白蛇传”,故事发生地点与杭州密切相关。影片不仅还原了“断桥相会”的场景,还在许仙与白娘子邂逅的杭州西湖举行“千年等一回”全球首映盛典。现场大银幕的影像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人在水中游的奇妙画面,伴随着蝉鸣、花香和微风,让观众获得沉浸式观影体验。而首映现场古色古香的装置场景和穿着古装的演员、观众也装点了杭州这座城市,让观众不仅看到了电影,也看到了电影背后这座典雅浪漫、底蕴深厚的城市。
“电影+旅游”的模式通过延伸电影场景,将电影流量转化为旅游流量。比如《长安三万里》推出多条暑期研学线路,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融入不同的唐风和诗歌元素,获得游客欢迎。《白蛇:浮生》根据故事情节在杭州设置十大主题景区,以线上打卡、收集印章等方式吸引游客,这种做法将电影故事与杭州“白蛇传”元素有机融合。电影《好东西》上映前,上海市电影局与文旅局携手启动“好爱上海——跟着电影去旅游”系列活动。该活动推出《好东西》电影说明书,在说明书中标注从梧桐区到黄浦江畔的14个打卡点、15条公交线路,引导游客以City Walk的形式穿梭于美术馆、市集、小酒馆等电影里出现的场景中。
“电影+消费”模式,以电影文化的辐射效应带动相关消费,既以“票根权益”吸引更多观众入场、反哺票房收入,亦能通过“品牌联动”为整体消费市场添人气。如《抓娃娃》与某品牌薯片展开联动,让观众凭票领取一包薯片,既提高观众的观影兴趣,亦助推品牌的市场推广。可见,电影作为文化载体,能够帮助各领域拓宽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提高文化影响力;而其他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也能为电影创作宣发提供更多可能性,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