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新职·新知⑦)
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员胡颖在巡查街道。
北京市大兴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调度平台。
扫码观看视频
一个人,一个网格,一部手机,穿梭在城市街道,主动发现、记录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城市管理网格员。
作为新职业之一,城市管理网格员主要运用现代城市网络化管理技术,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对打通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实现精细化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主动发现公共环境中的问题
9月的北京,天气依然炎热。一大早,通州区城市管理网格员胡颖准时到达所在的网格,开始巡查工作。
这个网格位于通州老城区,胡颖边走边看,随时观察街道“上下左右”的问题。“上看”,包括检查电线是否掉落、电杆防撞标识是否破损;“下看”,包括查看盲道砖是否存在断裂、有没有树池框拱起;“左看”,包括确保围墙外立面、护栏等设施状态完好;“右看”,包括记录道路有无塌陷或坑洼难行等情况。“我每天上下午各巡查一次网格,一次要走好几万步。”胡颖说。
位于玉桥中路的万春园公园,是附近居民健身休闲常来的场所,每天早上都有很多居民在此跳广场舞。前些天,胡颖发现凉亭上的玻璃破损,下面坐着几名休息的老人。她赶紧提醒老人躲避,并将问题上报。这次巡查到万春园,胡颖首先便来到凉亭查看。见到顶部已经更换了新玻璃,她拿出手机拍照、上传给系统。
胡颖一边用手机在“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软件上向记者演示,一边说:“所有问题经过信息采集、立案派遣、任务处理后,我们都会收到一条处理反馈信息,再去现场核查并在手机上操作‘确认’,此时系统才会显示‘结案’。”
胡颖表示,自己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主动发现城市公共环境中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般包括部件类和事件类。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发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和事件处置》地方标准,部件类问题指城市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市政工程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和其他部件等问题,如灯杆、井盖、路面破损;事件类问题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现象和行为,如建设施工中扬尘、垃圾暴露堆放等。
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时效不一。胡颖举例说,比如出现上水井盖缺失、移位、开裂、弹跳、明显影响安全的情况时,需要在2个小时内,以围护、恢复方式解决。
“网格化管理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能够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网格管理科科长张忠朋说,今年1月,通州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通州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牵头挂帅的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区进一步细化调整至2634个网格,健全完善10775名网格员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实现200余名职能部门专业力量与执法力量进“格”落责,推动全区万余名在编职工及相关人员参与发现各类网格问题,不断推动主动发现、全员参与、多元化服务,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现代化。
及时准确调度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