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万里长城 赓续中华文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21 04:03:01
浏览

此外,团队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了352公里北京长城的3—5厘米分辨率影像,制作了精细的正射影像和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了约100公里长城残损情况的数据库。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了残损智能化识别模型,自主识别达到80%以上正确率。

“越来越多科技手段的应用,使长城‘延年益寿’。”刘飞说,团队正在完善数据库,预计今年年内,北京地区的砖石质长城将全部完成航拍监测和数字三维建模。

数字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为长城保护赋能,使得长城保护由“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还为游客“云游”长城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起,金山岭长城景区将杏花节由线下‘搬’至线上,把‘杏花春雨润长城’的美景呈现给网友。连续4年,‘云游金山岭’话题阅读量等超过1.3亿人次。”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郭中兴说。

甘肃依托敦煌研究院等建立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并掌握了包括锚固灌浆加固技术、支顶加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保护理论和工艺技术规范,成为长城保护的重要技术支撑。2015年以来,甘肃在研和新立项省级以上相关科研课题共12项。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团队于2018年开展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工程,用时4年对明长城进行全线三维测量工作,采集到200多万张实景图片,并建立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

2022年初,团队将三维航测成果整理后做成展览,在天津博物馆展出。“数字化实现长城的全段实景化、沉浸式公众展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介绍,天津长城的各处资源、特色遗存、沿线风光都能够通过5面屏的座舱包围式动态影像和专业解说展示,让公众仿佛身临其境“飞越”长城。

(本报记者施芳、史自强、刘洪超、龚相娟、宋朝军、翟钦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