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22 11:53:02
浏览

9月,在珠海市援建下,历经两次借址办学的务川二中正式启用新校区。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完善的宿舍、绿意葱茏的校园……这里是学生的新家。

“珠海一中和遵义几所名校教师组团式帮扶,让我们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这学期还有老师准备去珠海交流。学生也更加自信,数学、物理成绩提升明显。”务川二中教师曾仙说,学校是照亮梦想的地方。

一次远程教学,连接两地课堂,见证了山区学校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师能力水平的积极变化,折射出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的显著成效。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是一个具有深刻时代价值意蕴的课题。写好乡村教育的“民生答卷”有利于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得以完善,乡村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明显改善。

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各地区间有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重点高校招收农村等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近110万人;累计资助学生约16.2亿人次、2.6万亿元……进入新时代,一系列举措务实有效,学生获得更多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城乡、区域、校际等差距逐步缩小。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这份初心,始终如一。

一堂创新讨论课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人才要素充分汇聚

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怎么上课?面对“卡脖子”难题,匹配国家战略需求的课程能否讲好?

“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是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钱学森力学班的专属讨论课。

“计算成像”“AI对科技的影响”“智慧型力学超材料”,翻开大二学生黄哲铖的听课本,几个专题记得很详细。“这些课让我养成了主动提问、交流的学习习惯,打开了视野。”他说,还有一系列实践课,参观卫星装备研究机构、飞机制造公司,“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中国力量”。

学生“下单”,预约感兴趣的专家;讲台上有两院院士、青年学者,也有展示小组讨论的同学;课后,总有“问不停”的年轻人,围着“答不完”的老师……

开课5年,从注重“教”,转向以“学”“创”为中心,一堂堂讨论课启智润心,许多毕业生深造后投身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机器人与先进设备等领域技术研发。

重视课堂,就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新中国成立之初,80%以上人口是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今日之中国,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专任教师1891.8万。其中,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2023年毛入学率6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实施“强基计划”“拔尖计划”,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建设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教体系……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教育成为连通科技、人才、创新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