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效益轻安全、抢工期 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怎么抓?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6-11 07:19:53
浏览

  重效益轻安全、抢工期抢产量等行为增多,危化企业——

  安全要达标 挨个过筛子(政策解读·安全生产怎么抓①)

  本报记者 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1日 02 版)

重效益轻安全、抢工期 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怎么抓?

  小到纤维衣料、食品包装,大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化工行业。但是,化工生产过程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环节多、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危及公共安全,社会关注度极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如何?存在哪些根源性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行业专家。

  企业缺技能人才,一些地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如君介绍,总体看,近年来化工和危化品事故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发生化工事故数同比下降19.6%。但也应看到,化工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形势依然严峻。

  其中,化工产业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是关键因素之一。在21万家化工生产和经营企业中,“80%以上是中小企业,设计标准低、技术装备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王如君说。

  相较于量大面广的化工产业,具备化工背景和知识的专业人员却十分缺乏:

  一方面,企业缺技能人才,化工产业工人和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这几年化工行业招人越来越难,流动性高,不少员工待上一两年就离职了。”江西理文化工安全总监孙海峰感触颇深。更让他担忧的是,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刚毕业的化工专业学生,上手实操生疏,既不会使用机泵等化工设备,也不清楚化工物料属性,要花大量时间培训专业技能。”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副总工程师郝军认为,技能人才青黄不接、员工素质不高是当前制约化工安全生产的另一关键因素,“此前发生的一些化工事故,不少是因为操作人员资质不符合规定,有的操作人员甚至小学都没毕业,连基本化学常识也没有。”

  应急管理部日前对石家庄和合化工化肥公司进行明察暗访发现,生产副总经理、设备部门负责人及硫酸车间3名作业人员,对岗位最主要的有毒气体报警阈值及可允许浓度都不了解;在沈阳正兴新材料公司,苯乙烯罐操作人员回答不上储罐液位高报警值……一线人员尚且如此,化工安全生产从何谈起?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化工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越到基层越突出。根据规定,各地安监执法机构要实现专业监管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但实际上很多地方落实不到位,不少市县专业占比只有20%左右。比如化工大省山东,共有危化品生产企业1900余家、经营企业2万余家。但其部分市县专业监管人员仅有2—3人,园区安监部门仅有1—2人。

  企业主体责任应落实,园区规划不科学等情况须重视

  去年以来,发生过一些引发重大爆燃、着火中毒的化工安全事故。“但企业吸取事故教训并不深刻,同类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总工程师程长进说。

  化工企业主体责任悬空的问题并不少:有的企业负责人“在岗在位形同虚设”,应急响应抽查时,值班领导原本5分钟车程用了近1小时;有的企业“风险管控流于形式”,长期停产,向当地政府上报所有物料已清空、风险可控,但实际上8个储罐中6个还有物料……“主体责任在企业,企业不主动作为,安全生产永远弄不好。”郝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