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垫江:乡村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 牡丹文化活力足(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18 19:04:31
浏览

  “家家有石磨,户户有石缸,石磨推豆花,石缸装口粮。”这是一首在垫江流传千百年的民谣。垫江人做豆花、吃豆花都很讲究。做豆花坚持用石磨推,尽管费力耗时也乐此不疲。垫江石磨是选用当地坚韧耐磨、硬度适中的青砂石制作而成的,这种青砂石是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的上等优质石材。用这种石磨磨制的豆浆原汁原味、豆香浓郁、新鲜、口感好,保留了豆浆中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用石磨推豆花,做的是一种情怀,吃的是一种乡愁。

  垫江石磨豆花品种繁多,有素豆花、菜豆花、瓜豆花、荤豆花、工艺豆花、宴席豆花,不一而足。素豆花简约实惠,荤豆花搭配合理,工艺豆花美观好看,宴席豆花品种齐全……垫江石磨豆花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菜品体系和国家标准。如今,垫江石磨豆花已走出垫江,走出巴渝,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花开天下,形成了一个数十亿的产业。

  和石磨豆花一样走出去的,还有垫江角雕和酱瓜、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垫江人把角雕和酱瓜、竹编也做到了极致。在一个小小的牛角上,雕刻下了山水风光、生活百态的大千世界,走出国门,远赴欧亚国家,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传统技艺的重要载体。垫江酱瓜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凭着精湛的腌制技术,垫江人把一根普普通通的花瓜做成了传承三百年的美食,成为“中华百年老字号”。竹编本是生活用品的编织技艺,但善于创新的垫江人却把它编织成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寄托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品,充分展示了垫江人的聪明智慧和深厚情怀。

  垫江人对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把其留存在博物馆、记载于书本上,而是将其根植于生活中、壮大于产业间,将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深深融入垫江人的血脉之中。

  迎风湖湿地公园 中共垫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业美乡村 全域兴康养

  当日历还停留在20世纪最后一页的时候,垫江县太平镇龙华村的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9年春天,时任太平镇党委书记的邓正友到龙华村调研工作,发现老百姓种植的药材“粉丹”漫山遍野,其花艳丽无比,酷似牡丹。邓书记没见过牡丹,便采了几朵带回去验证。验证结果让其兴奋不已,“粉丹”正是牡丹!他萌发了搞乡村旅游的想法,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如何把公路修进山里,说服山民整治房屋办民宿、开农家乐。

  经过一年的准备,2000年春天,垫江县第一届牡丹节在该村的楠竹山举行。从此,山水牡丹在药用价值上兼具了观光价值,垫江的乡村旅游业以此为标志应运而生,让垫江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龙华村已更名为牡丹村,这里村容美观,交通畅达,乡风文明,以牡丹观赏为内容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以“康养”为内容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牡丹村乡村旅游的火爆,开启了垫江农旅融合发展的大幕,开创了垫江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引燃了那些想回乡创业者的热情。付志刚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春节,35岁的付志刚回到家乡乐天村,用自己做医药生意赚来的3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了全县最大的一个乡村旅游景区“乐天花谷”。50多个品种的鲜花在春天竞相怒放,让乐天村美不胜收,每年吸引300多家影楼来此拍摄婚纱照,50多万游客来此休闲观光。经过几年的打拼,付志刚的乡村旅游事业已具规模,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共享庄园+康养服务”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