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意外险下架背后 花样营销只为“求关注”?(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5 17:13:15
浏览

  针对为何会推出上述此类保险产品、上述产品对公司保费贡献多少等问题,中新经纬客户端致电亚太财险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了解一下情况。截至发稿,对方提供了产品详细介绍和非车险业务2018年收益及整体发展状况。

股民意外险下架背后 花样营销只为“求关注”?

  亚太财险各保险业务收入来源:亚太财险2018年年报

  近年来,“奇葩保险”不时就会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比如熬夜险、雾霾险、熊孩子险、扶老人险、中秋赏月险等等,这些保险都曾引发公众质疑,为何保险公司屡屡推出“奇葩险”?

  “保险公司推出此类保险,主要是为了博取市场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总体来看,这些奇葩保险大多数不靠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从业人员分析称,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在传统保险业务上竞争不过大型保险公司,所以出会一些“奇葩保险”提高知名度,打打名气,但是也有大公司为了蹭热度,比如平安人寿的“熬夜险”、中国人寿的“恋爱险”等等,这些没有社会公益价值的保险,一般得不到广大投保人的认可。

  宋清辉认为,保险公司不断推出类似“奇葩保险”,除了营销之外,还欲通过此类保险来低成本获客。一般而言,在保险公司的传统业务模式中,获客成本往往高昂。而奇葩保险却是互联网营销中的低成本获客方式,很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进而让保险公司的获客成本大大降低。

  专家:保险产品设计应回归保障本质

  事实上,对于此类脑洞大开的保险,业内人士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保险公司从产品营销、宣传方面,就如同普通广告创意用一些热点概念也无可厚非。撇开这些,去看本质最重要的还是看对风险保障的杠杆作用能不能发挥。对于后市的发展,一切靠市场检验,没有多少人买的保险,会自动从市场中消失。

  而上述保险从业人员则认为,保险产品设计应回归保障本质,保险公司的商业价值是为社会创造有益的产品,而不是把精力放到这样的非主流产品上,耗费研发精力和经费。

  宋清辉则表示,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进行产品创新时应该注意风险控制。“奇葩保险”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点,例如部分保险产品在销售时为博眼球刻意夸大,这不仅不符合相关监管规定,而且存在误导倾向,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朱铭来也曾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称,在产品开发方面,无论第三方平台提出怎样的“脑洞”,保险公司都不能迫于市场份额压力屈从,要遵循产品开发流程,严控保险风险;在经营方面,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加强对销售行为的管理,确保业务没有瑕疵,不发生重大经营风险事件及声誉风险事件。

  近年来,银保监会也在持续加大财产保险产品监管力度,多次发文和整治市场,一些“奇葩保险”被相继叫停。

  2014年,原保监会对安诚财险推出世界杯遗憾险下发监管函,要求安诚财险自接到监管函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上述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创新,不得开发销售博彩性质产品;保险产品的命名应当清晰明了,且与保险责任紧密关联,不得进行恶意炒作。

  同时被叫停的还有长安责任保险推出的股票价格指数波动保险,原保监会认为其产品设计不符合保险原理,违反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

  为了整治市场乱象,2016年至2017年间,原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规定,规避互联网保险产生的新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