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沿线 如何培养商业新港口?(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04 16:21:28
浏览

  不过,这种平衡在疫情期间又被打破了。由于欧洲工厂停产,没有太多欧洲发出来的货,“重去空回”的情况实际上是在不断恶化的,这主要是中欧班列货运品类造成的。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运输出去的应急物资、生活物资更多了,而传统的汽车和笔记本电脑两大类货源下降,这两个品类又是供应链全球资源配置最复杂的品类,也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

  马斌:去回程班列不平衡的根源是当前运营模式之下,中欧班列各地成立的平台公司境外货源组织能力弱,导致回程班列开行数量要少于去程班列。由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巨大,市场上有足够的货物供中欧班列去发掘。

  助国际加工贸易向内陆转移解决运输时效问题

  南方日报:作为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和良好示范,中欧班列是如何丰富我国国际贸易通道的?发挥了怎样的赋能作用?

  李牧原:中欧班列对于我国内陆的产业转移有帮助。最开始就是惠普、富士康、三星等公司出于市场和成本的考虑大规模从沿海转移到了内陆,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欧洲,他们需要一个快速通道,中欧班列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内陆地区接纳国际加工贸易,解决国际物流运输时效的问题。

  但是,如果这些内陆城市永远停留在国际加工贸易这个阶段,就很难发展起来,国际加工贸易是全球资源进行配置,产业资本是会流动的,因此要把国际贸易从加工贸易丰富到一般商品贸易,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市场所带来的内需贸易。

  马斌:中欧班列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运输提供了新选择,有利于部分商品以更合理方式运达市场,这对中国国际贸易通道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欧班列对贸易、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个别线路,特定时期,而不是在整体层面,不过这并不妨碍中欧班列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挥示范作用。国内外政府、企业等围绕推动中欧班列发展所做的有益探索,都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围绕“一带一路”进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宝贵经验。

  南方日报:政府补贴在中欧班列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牧原:我认为,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今天的中欧班列,这是发展的过程。但是持续的政府补贴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也是有害的。

  从中欧班列发展过程来看,第一个阶段就是为了沿海国际加工贸易能够转移到内陆地区,满足本地的出口加工货物找到一个最便捷的国际通道;第二个阶段,大家就在冲规模上量方面做文章,这虽然是补贴和低价竞争的开始,但是还要考虑到招商引资加工贸易大企业带来的就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等,拿出一定财政补贴物流通道,这个财政安排是可以的。现在我们看到了第三个阶段,用补贴的办法保证稳定的运量,从而形成新的贸易经济,也就是说通过打通通道让物流的服务变得均衡和稳定,吸引更多企业前来落户,创造新的贸易市场,进而形成新一轮从生产到物流、又从物流到生产和贸易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如果你到成都的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周边看看,会发现这一两年聚集了大量的国际性和国内一线水平的贸易商和物流商分拨中心,这些项目都是自带贸易流量的。

  过去中欧班列频次不定、时效难以保证等,都是中欧班列从一条贸易通道向经济走廊发展的过程。一旦培育出新的贸易市场,未来这些内陆城市发展成为一级口岸和新的国际通道内陆港节点,会取得很大的发展,目前这个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设施能力提档升级满足多式联运需求

  南方日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入工笔画阶段,未来中欧班列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