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平县: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让乡亲们挣得多过得好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4-01 14:04:01
浏览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黄盛)“上哪去找这样的好政策去?现在我有的吃、有的住,老伴儿还能在村里干点零活儿赚些钱,我很知足。”近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72岁的孙国忠拄着双拐笑着说:“过去,扶贫是真扶贫;今后,通过乡村振兴我也要过上富裕生活。”

孙国忠所在的平坊满族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县城往西约五公里的山沟中。这里的山梁隘口,在历史上曾是驿道哨所,承载着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频繁交流的文化足迹;作为潮河的一级支流,自北向南再转向西,途径15千米流向山谷,滋养着乡里的土地和朴实的村民。

如今,这里整齐坚固的岗子川堤坝、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庭、春日暖阳照耀下的黑瓦白墙、干净平整的柏油马路,映衬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的标语,讲述着“孙国忠们”脱贫致富新生活和乡村振兴新希望。

产业扶贫,让村民有的挣

位于岗子川上游的于营村是平坊满族乡5个贫困村之一,这里85%以上耕地为山坡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高粱、红薯等,村民们并没有额外的收入。

数年前,孙国忠因为意外截肢了一条腿,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多病听力差的老伴也常年在村里靠着传统种地为生,老两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在于营村,像孙国忠一家这样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在2017年时,这里人均年收入不到4200元,80%以上收入靠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河北滦平县: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让乡亲们挣得多过得好

孙国忠夫妇在自家房前向人民网展示他们晒的菜干。人民网 黄盛摄

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是摆在平坊满族乡和对口扶贫单位人民日报社选派到于营村挂职第一书记的吕晓勋面前的现实问题。

产业扶贫是平坊满族乡谋划的路子。产业扶贫在全国并不鲜见,但处于燕山山脉深处、偏岭梁王沟里的平坊满族乡,工业和服务业基础不足,能让贫困村民们发展什么产业呢?

吕晓勋经过走访和调研后发现,山谷里和岗子川两侧的自然资源及农业种植基础好,再加上荒芜的山场较多,光照资源充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光融合产业有着广阔空间。

在人民日报社、滦平县各部门、平坊满族乡各界及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实施了苗木项目、秋葵种植项目、土豆种植项目等一批产业扶贫工程,推动引进了总投资4.5亿元的6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

河北滦平县: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让乡亲们挣得多过得好

6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人民网 黄盛摄

这些项目通过流转土地支付租金收入、设置公益岗雇佣农民支付工资、允许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孙国忠们”就近就业,让他们有了经济来源。

“现在不一样了!老伴儿有了营生,给村里打扫卫生、到山上的扶贫苗木基地种树除草,每次都有几十块、上百块的收入。”孙国忠望着远处的光伏发电项目笑道:“我们老两口现在一年的收入有一万多元,吃喝都不愁。村里还帮我修了房子、吊了屋顶、平整了院子、建了厕所、通了自来水,现在的日子很知足了。”

如今,不仅于营村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7000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平坊满族乡5个贫困村、1827名贫困人口也摆脱了过去的贫困生活,还发展出红薯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设施农业种植基地,产业结构也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

多措振兴,让村民过得好

与孙国忠同村的陈力,最近忙碌并开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