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乡奔好日子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05 06:28:01
浏览

带着老乡奔好日子

 

  宋刘斌

 

带着老乡奔好日子

 

  赖园园

 

  脱贫攻坚战中,许许多多青年倾力奉献,将最美青春融入到脱贫事业,这其中就有不少海归身影。

  “五四”青年节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两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青年海归,广袤的中国乡村见证着他们的爱国心、报国情。

  

  宋刘斌:

  海归博士的1000多个驻村日夜

  “多帮乡亲们做点实事”

  再过几天,长沙理工大学选派到湖南省邵阳市枧杆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留俄海归宋刘斌就要跟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交接,之后他将回到学校,而下一轮乡村振兴工作队即将进驻。

  枧杆山村80岁高龄的老党员杨毕华听说宋刘斌快回长沙了,拎着一篮自家土鸡下的蛋送来,宋刘斌坚决不要。望着眼前这个非得自己掏钱才肯收下鸡蛋的年轻人,杨毕华生气了。

  “自家土鸡蛋不值几个钱,是我的心意。给钱就是瞧不起娭毑!”宋刘斌态度明确,杨毕华更倔。实在拗不过老人,宋刘斌接过篮子,杨毕华的脸上才重现笑容。宋刘斌又一路搀扶着,将杨毕华送回家。

  舍不得宋刘斌的村民太多了。大家的确没想到,不是摆摆样子、不是下乡“镀金”,这个喝过“洋墨水”的博士书记来到村子里真的是踏实做事。几年下来,鞋上的泥、手上的茧,宋刘斌一点不比村里人少。

  2017年9月,宋刘斌接到学校选派他驻村扶贫的任务。但临出发前,宋刘斌母亲的健康亮起红灯,他的妻子又在外地脱产学习,家中还有5岁的女儿需要照顾。

  “怎么办?去还是不去?”在得知宋刘斌心中的顾虑后,岳父岳母给了他坚定的支持。“家里的事有我们做后盾,你怕什么!放心去,多帮乡亲们做点实事!”两位老人的话让宋刘斌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2018年3月,宋刘斌来到枧杆山村,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他而言,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很多方面都不适应:冬日湿冷、盛夏遍地蚊虫,此外他从小怕狗,但村子里几乎家家养狗,入户走访总免不了碰上……生活中的难题他还能尽力克服,但语言不通却着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难坏了宋刘斌。宋刘斌是江西人,在长沙工作。湖南多山,常常十里不同音。“老乡的话我都听不懂、说学不会,人家怎么信任我。”刚到枧杆山村的时候,他白天连说带猜加比画地跟老乡沟通,晚上再找相熟的当地人听方言、学方言,总算是过了语言关。

  “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难点,为了推动枧杆山村的产业扶贫,宋刘斌下了大力气。一方面是“走出去”,带着村民外出培训、学习;另一方面是“请进来”,邀请专家进村指导,为枧杆山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出谋划策。

  脐橙和水稻是村里的传统经济作物,但多年来产量不高、效益不好。为此,宋刘斌邀请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学院的专家研发酵素有机肥,建成了150亩生态脐橙园基地,为“崀山脐橙”提质增效。与此同时,他还引进了“鸭稻共生,酵素种养”技术,生产出高标准有机糙米和竹泉米,建成绿色水稻基地。挖掘特色资源,选取特色产业,为传统经济作物找到了新出路。

  杨承基是村里的建档贫困户,一直想建一座果蔬大棚。宋刘斌和村干部请来专家,对大棚选址进行了科学论证和规划,还带着杨承基到隆回学习大棚哈密瓜种植技术。大棚建好了,宋刘斌又请来专家到大棚现场指导,第一年,这里就种出了新宁县第一个本土哈密瓜,光这个大棚就带来了4万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