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衔接稳振兴底气足(倾听·乡村振兴新动能)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14 06:27:01
浏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先后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在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政策的调整优化提出了方向性、原则性要求。如何切实做好政策衔接,因村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保持现有政策、扶贫资金、扶贫力量总体稳定?请看各地探索。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切实做好政策衔接,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从扶贫资金、土地政策、智力支持等方面,各地作出了一些积极探索。

  确权,用活扶贫资产

  中药材苍术采收的季节刚过,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庙垭村中药材中心一片忙碌。分拣车间里,几十位村民坐在案板边,双手迅速地将不同大小和成色的苍术挑出来,扔进一个个分好类的铁盆里。

  庙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俊介绍,庙垭村中药材中心是村里的扶贫产业之一,现在租给了一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村里每年能获得8.5万元的租金。

  庙垭村曾经是县级贫困村,前几年,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筹集扶贫资金240万元在村里建中药材中心。中药材中心建起来后,廖俊心里的疑惑也跟着起来了:扶贫资产所有权到底属于谁?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这些扶贫资产由谁经营?

  不仅是庙垭村,近年来,秭归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数以亿计的扶贫资产,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如何让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县里一直在研究。

  2020年,秭归县探索出“清、核、交、管、评” 的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各乡镇首先厘清了2016年以来使用各级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共计14.3309亿元。县里将这些扶贫资产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到人资产,并对不同的扶贫资产进行确权和移交。

  “在管理上,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不同性质资产的管理权也做了要求。”秭归县扶贫办副主任梅云友介绍,经营性资产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经营,由经营主体负责日常管护;村集体自身经营,由村集体负责管护;公益性资产的管护,则由村“两委”负责落实管护责任人。

  厘清扶贫资产的管理权,让这些资产“活”了起来。

  今年3月,获得中药材中心所有权的庙垭村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时要求,每年合作社要解决一部分附近村民的就业,并要求优先吸纳脱贫家庭劳动力。“中药材中心盘活了,合作社也壮大了,带动我们村周边6个乡镇1300户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达3000元。”廖俊说。

  “我们也对扶贫资产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通过开展集中履约考评、量化打分、兑现合同、跟踪问效等方法,对扶贫资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既要确保扶贫资产的安全运营,也要努力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秭归县委书记卢辉介绍。

  升级,用好改革成果

  走进陕西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一排排红瓦灰墙的新居,十分显眼;标准化的蔬菜大棚、现代化的养殖圈舍鳞次栉比;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勾勒出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画卷。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我们村可不是这个模样,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耕地被撂荒。”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春米说,当时耕作全靠劳力,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

  2013年6月,赵家峁村在区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大胆在全市率先尝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