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正在引领乡村振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25 06:35:01
浏览

  合作社理事长张春刚解释说,这台拖拉机名为无人驾驶轮式拖拉机,内装有无人驾驶系统,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结合导航与定位功能,实现高精度的农用自动驾驶。拖拉机的方向盘可自动调整前进、倒退方向,所控制的拖拉机轮印都是笔直的,耕田的犁耙深浅度也保持一致,前后左右的误差不超过2.5厘米。

  “过去,农机手的一个小动作都会影响拖拉机走向,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成本高。”张春刚说,“现在有了这个帮手,一天就能完成五六十亩以上的农田作业,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做到平整田地一体化、标准化。”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出全面部署。《意见》增加了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建设的机具品目,明确各省可选择部分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提高补贴额测算比例至35%。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支持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惠及更多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农机普及应用,也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示范推广。

  “我家的全自动耕田机出现了故障,维修人员来了两次都没修好,多亏县里派下来的技术专家,一眼就发现是喷油嘴有故障,换了新部件后,机器接着就能运转喽。”安徽省舒城县黄城村种粮大户何修旺说。

  手把手传技术,面对面送服务。2020年,舒城县农机推广管理服务中心组建了4支农机维护服务队,深入农户,开展机具检修、作业协调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指导农户检修保养农机具860多台,以科技之力及时破解农事难题。

  数字技术:

  幸福生活“好帮手”

  在浙江省桐庐县沈冠村半山腰处,一栋小小玻璃房在周围稻田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很难想象,与稻田、石斑鱼息息相关的数字驾驶舱内藏其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作为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已成为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结合点。秉持“全区域覆盖、全场景应用”理念,沈冠村探索出一条“数字管家”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依托5G网络,通过驾驶舱可实时查看田间情况,每天的水质、温度都能一‘屏’掌握、实时收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管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农事操作,高产又高效。”2019年,在沈冠村党总支委员、浙江大学生态学博士张剑的带领下,沈冠村流转了500亩土地,以数字驾驶舱开启了“稻鱼共育”生态种养新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5G的有力支撑。张剑介绍,如果用有线光缆设置监控布点,施工难度极大,而有着高带宽、低迟延、高稳定性的5G网络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让传感器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传输畅通无阻。

  数字技术不仅让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春播秋收,也为乡村幸福生活组配“智能帮手”。

  “您好,请问张堂村农田的积水问题解决了吗?”“解决好了!刚反映不久,就有专职人员来排水,我们很满意!”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潇潇正在跟村民就农田积水问题进行视频对话。

  如何快速响应群众的各种诉求,是数字乡村建设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丰县“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可对各类民生诉求进行集成处理,登记时间、联系方式、问题描述等信息一目了然,村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