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有效实施(年中经济观察④)(3)
白景明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向市场释放稳定信号;同时对输入型通胀、就业压力增长等保持前瞻和预判能力,及时应对新情况新变化。
7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释放中长期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强化“精准施策”。
“从上半年看,我国经济动力十足,但‘结构失衡’仍需改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下半年宏观调控仍要强调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均衡恢复。“财政政策应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货币政策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应多措并举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提高青年群体就业水平。”
——完善跨周期设计。
“短期而言,宏观政策应继续以‘稳’为主,进一步支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快恢复。长期来看,要聚焦提升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结构等目标,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加消费有效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温彬说。
——增强政策合力。
“既要‘左顾右盼’,又得‘瞻前顾后’,更须突出重点。”田轩认为,应建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框架;促进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等政策形成乘数效应。“对重点领域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对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以及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持;针对高新技术、绿色环保、新型消费等新兴和重点产业,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坚持“以我为主”。
“下半年,我国宏观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需要,调整政策的重点和节奏。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应加强前瞻性研判,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外部冲击的准备。还应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温彬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4日 01 版)
(责编:岳弘彬、郝江震)